10月28日,由上海大学文学院和台湾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星云文教馆盛大开幕。开幕式由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恭让主持,上海大学副校长段勇致辞,代表上海大学全体师生诚挚欢迎来自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在致辞中强调佛法要生活化,人间佛教是一种带给人平安幸福的信仰。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勇安、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妙士法师、上海星云文教馆馆长满莲法师先后致辞。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王志远、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佛教在线总干事安虎生等嘉宾,以及来自海峡两岸多所著名大学的近四十位学者和2017年人间佛教写作奖学金博硕士研究生等共近百人出席。
在开幕式致辞中,程恭让教授回顾了“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学术研讨会”自2013年第一次举办以来的发展历程,指出以往几次研讨会对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方方面面、近现代人间佛教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为丰富当代中国佛教的思想论述,深化对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的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届研讨会一方面继承深度探讨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会议传统,同时将以“佛教社会化”为主旨,与会的专家学者将就佛教思想信仰的社会性,现代人间佛教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本次研讨会共安排有4场次的研讨,将于10月28日、29日分别在上海星云文教馆和上海大学举行。除了论文研讨之外,还安排有主题演讲、茶话会和参观上海大学等活动,以期为与会专家学者提供充分交流学习的机会。
在学者充分的研讨之后,大会举行闭幕式。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竺剑出席并致辞,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上海星云文教馆馆长满莲法师在致辞中表示,推动人间佛教是一件令人欢喜的事情,佛教的推广需要我们看淡小我,追求大我,也只有基于大我的修行,才能合理化解一些学者会议中提出的“情欲”管理问题。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在致辞中感谢与会专家学者对佛光山人间佛教事业的观察、记录、研究和见证,同时也指出,佛光山人间佛教的教育、慈善、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以星云大师不舍一人、不舍一法的平等慈悲观为指导,立足于佛教的根本教义,这是佛光山人间佛教的特色和根本所在。
最后,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恭让先生在闭幕致辞中回顾了“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学术研讨会”举办的缘起和历史,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的支持。这些年是国家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华文化、佛教思想信仰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连续五届的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研讨会参与了这个过程,我们不断提供正能量的研究,我们以此为荣。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继续坚持严谨的学术原则、保持多元兼容的风格,持续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这不仅需要与会专家们继续齐心协力,深入研究,也需要有更多的优秀青年学者参与进来。大会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
会后,上海大学文学院竺剑书记和上海大学文学院程恭让教授引导大家参观宝山区上海大学校园。程教授诙谐地称上海大学为一所"高大美"大学。高,上海大学办学层次高,虽然年轻已是国际国内闻名的一所大学;大,上海大学的宝山校区有东西两个校园,占地面积大;美,上海大学环境优美,一年四季都有春天的色彩。据悉上海大学连续15年举办菊花展,眼下正是第15届菊花展的筹备期。会后,部分学者还参观了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西两个校区之间的永福庵。永福庵,相传创建于乾隆26年(1761年),现地址位于宝山区南陈路351弄2号(南陈路上海大学东门对面)。永福庵占地面积6亩,是一所小型精致的佛教寺院。现任住持为演峰比丘尼,精进弘扬佛教文化,深得一方信众的欢迎。(程恭让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