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大学生创业问题探

发布日期: 2015/04/13  投稿: 罗清池    部门: 上海电影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应上海大学影视学院邀请,2015410日下午1点,07级影视学院优秀毕业学子王磊与徐以达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J103教室向全体13级影院同学分享了以“大学生创业问题探讨”为主题的讲座。

       王磊与徐以达别担任上海沃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与首席运营官,他们的公司市场覆盖率达到了行业第一,并取得了与全国范围内35家大型艺术机构合作签约的傲人成果,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大学生创业典例。

       王磊在讲座开始时先简单介绍了自己团队研发的APP——VART,这款功能强大的软件,能够提供近300场展览的展出和票务信息,在线展示超过2500件的艺术作品,对美术馆和博物馆之类的艺术展览进行双语导览。

       王磊谈到,他2011年毕业后在上海航天局有着稳定而又闲适的工作,但正是这过于清闲的职位使他萌生了“做一个独立电台”的想法,从租房招工到节目策划与制作全部亲力亲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电台只是兴趣使然,所以并没有薪酬一说,他自嘲当时的电台全靠情怀支撑。说到这里王磊看看身边的好伙伴徐以达,笑说便是那个时候,徐以达加入了他们。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个“兴趣使然”的独立电台让王磊遇到了他创业路上最默契的合作伙伴徐以达。他评价徐以达是善于动脑子想点子的人,而自己更偏向于把创意付诸实际行动。

       他们两人后来所拥有的成果来源于徐以达当时不着边际的一句话“既然我们能做软件,又想要玩声音,不如就做个美术馆的语言导览软件吧”,这与当时正苦恼于电台往商业化出路的王磊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两人几经周折联系到了上海玻璃博物馆并与其负责人洽谈了近三个月,结果发现客户所需的产品功能与他们原本的设计初衷并不一致,最终放弃了这个大客户。同时由于资金问题,他们的大本营也由徐家汇搬至现在公司所在地长宁区仙霞路。

       在经历了首次挫败后他们并没有低迷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要完善自己最初设计理念的信念。转机也正是在这时候出现,专注于艺术的chi K11美术馆接受了他们的设计理念并与他们的团队建立了合作,他们创业获得了首次成功。王磊回忆说,他们的自我认知也是从那次合作后才开始从依靠情怀支撑梦想转变到后来的更加现实的必须考虑经济利益,并且在与chi K11洽谈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了在商业谈判中应该尽量保证语言的简介与精炼。

       总结创业的起因,王磊说:“一般的创业最易发生在两个时期,一是大学刚刚毕业,血气方刚,精力旺盛;二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积累起了一定的技术与资金。但我们这两种情况都不属于,只是依靠着共同坚持的理念一直向前。” 他还指出,创业的必需因素:合适的合伙人,团队间漫长的磨合期,创意点子的萌生以及所能拥有的最大化的人际交往圈。他强调,合适的合伙人并不单是指性格与个性的相合,更应该是团队间人员本身的相合性,因此合伙人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挑选。

       王磊分享了一些创业的小心得给学弟学妹们,指出创业应该具备的起码“配置”:创业的动机与前期的准备,创业合伙人的选择以及理由,团队人员齐全分工明确以及最重要的人际圈子。

       他还对大学生创业提出几点建议。他告诉学弟学妹们目前创业的大环境是很好的,不但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与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还有各类孵化器和创业基地以及各类的创业基金的支持和各类创业活动、相关培训等,但面对这些优良的大环境时,大学生创业时仍旧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思路,不要忘记自己创业最初的设计理念与创意想法,才能够透过五花八门的创业机遇去发现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在讲座的尾声王磊着重强调了团队人员间的相处。他坦言道,自己与徐以达也正处于学习怎样管理一个庞大团队的阶段,两人一致认为一个团队的合伙人应该做到在性格方面的互补,比如有人喜好感性地去想问题出创意,而这时就需要一个理性思维的人来衡量这个想法或创意的可行性。徐以达也补充说:“除了互补,在团队中也应该保持个体的重要性与独一性,因为要保证自己的不可或缺才能遏制个人的惰性以及确保不拖团队后腿或被团队所抛弃。”

        不忘初心,才能保证大学生创业道路能够拥有一直促使其前进的足够动力,也正是因为这份赤诚的初衷,才能让创业者们一直拥有着谦虚柔韧却又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姿态。直到他们最终成功,这份孩子般纯真的初心也不会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