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至22日,响应新时代,打造精彩课堂——“人工智能”公开课暨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50多名外校老师参加观摩课。80多名校内外老师出席教学论坛。聂清副校长出席论坛并致辞。

本次活动旨在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大工科”教育改革,研讨如何打造精彩课堂,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本次直播观摩课暨教学论坛由上海大学教务处、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承办。

5月21号晚,我校组织“响应新时代,打造精彩课堂——育才大工科‘人工智能’”直播公开课。50余名校外教师后排或地毯就坐,上海大学教务处处长彭章友也到现场听课。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担任担任课堂主持,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和通信学院教授、国家杰青张新鹏联袂主讲“中国机器人何时会有机器中国人?”。机自学院李明老师也参与分享。这堂课“干货满满”,通信学院张新鹏教授“秀”了算法,社会学院顾骏教授“秀”了文化,机自学院李明教授则如数家珍致敬老祖宗“工程”……古今中外,文理对话,机器中国人和中国机器人,几个概念,多个视角的论证,课程内蕴着中国文化自信,让200多位现场师生脑洞大开!

22日上午,响应新时代,打造精彩课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论坛在乐乎新楼思源厅举行。校党委常委聂清副校长、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赵丽霞、上大组织部部长王军华、党委宣传部部长胡大伟、教师工作部部长曹为民、社会科学学部党委书记余洋和教务处处长彭章友等出席会议。《思想理论教育》常务副主编曹宁华、贤云教育科技公司王云开和新华社记者吴振东出席会议。上海市教委、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专家们应邀参会。来自南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20所外地高校的教务处领导、教发中心负责人和马院的专家学者,我校部分教学院长与相关院系的课程思政试点教改的教师们共80余人与会。

首先,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致欢迎辞。高教处副处长赵丽霞发表讲话。

本次论坛以上海大学首届“课程思政”微课教学比赛颁奖仪式开场,后以主题报告、课程建设经验交流、学术研讨交流互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介绍了微课教学比赛赛事,并播放微课片花。贤云教育科技王云开讲解了优秀微课的评选要点;同济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谢双媛教授对上大微课教学比赛进行点评。之后,副校长聂清携部处领导为“课程思政”微课教学比赛组织奖单位和老师们颁奖(获奖名单附后)。

后半段开场,顾骏教授以“课程何以思政”为题作了主题报告,他从思政理论的验证、承接、具体化、细化和生活化等方面阐述了“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的背后机理。

上海大学教务处处长彭章友分享了“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会花介绍了“立足特色,无缝衔接,打造多语种+课程思政工作体系”;东华大学教务处处长助理牛莉莉展示了“发挥学科优势,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复旦大学本科生院调研员、校教学质量保障评估中心主任陈建新教授作了精彩点评。

山东大学教授、本科生教学促进与教室发展中心副主任李赛强就“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灵魂”为题作了论坛学术报告。她指出,“课程思政”是“课眼”,更是“课魂”,每门课可以从现实社会中找到学科价值。学校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我们的育德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的教学方法。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杜玉华就“哲学社会科学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现状及其对策”展开讲演。她从强化主体意识、借鉴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来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和思政课的交流等方面给出对策。《思想理论教育》常务副主编曹宁华作了精到点评。

论坛午时落幕,但线上论坛才刚刚开始。河南工程学院马院芦苇老师发来参会感慨:大智兴教——从“用学科思维解读治国理政”的《大国方略》,到“认知~感知:从鹅卵石到大河秘密”的《时代音画》,到“用中国传统文化解释当代中国”的《经国济民》,到“把理论渗透到专业学科学术成果中”的《创新中国》,到“为大学生度身定制且接地气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创业人生》直至脑洞大开的《育才大工科:人工智能》,不仅让学生,更让老师进行深度思考——如何用自然和社会科学支撑起哲学层次的理论?如何通过话语体系的转换来增强理论感召力?问题的开放性才是问题的价值所在!系列课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科学衔接,让不是思政课的“思政课”引领90后的大学生将个人人生规划置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中,更多地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交汇点上思考人生,继而达到政治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为上海大学精湛的“双顾组合”(顾骏教授、顾晓英教授)及其团队的精工细作的精粹精品点赞,为上海对教育的强力支撑点赞。
附件:
上海大学首届“课程思政”微课教学比赛获奖名单:
优秀组织奖:管理学院 音乐学院
名次 |
学院 |
课题 |
教师 |
特别贡献奖 |
社会学院 |
创新中国 |
顾骏 |
时代音画 |
顾骏 |
经国济民 |
顾骏 |
一等奖 |
社科学部(筹) |
科技与伦理 |
周丽昀 |
管理学院 |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创新 |
刘寅斌 |
通信学院 |
创新思维与方法 |
王国中 |
体育学院 |
中华弓箭文化里的体育智慧 |
申亮 |
音乐学院 |
时代音画 |
李芸 |
二等奖 |
法学院 |
法与社会 |
陈琦华 |
机自学院 |
智慧地球与创新思维 |
蓝箭 |
外语学院 |
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 |
张珊珊 |
音乐学院 |
中国经典音乐 |
卿扬 |
经济学院 |
生活中的经济学 |
沈瑶 |
三等奖 |
机自学院 |
现代工业与社会进步 |
张在房 |
生命学院 |
生命的奥秘 |
黄海 |
管理学院 |
管理思维与权变方法 |
费红英 |
国交学院 |
中国概况 |
杨静 |
法学院 |
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 |
袁真富 |
悉尼工商学院 |
海派文化 |
顾海悦 |
经济学院 |
金融与社会 |
尹应凯 |
美术学院 |
苏轼与中国文人画 |
胡建君 |
管理学院 |
复杂项目管理与中国智慧 |
马亮 |
音乐学院 |
外国经典音乐 |
袁勤 |
中欧学院 |
和谐寝室相处之道 |
苏红 |
理学院 |
刘微割圆 |
杨静桦 |
通信学院 |
科技写作与交流 |
方针 |
生命学院 |
中国饮食文化 |
高海燕 |
环化学院 |
全球重大环境问题及对策 |
唐量 |
社科学部(筹) |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
杨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