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0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马建国教授应我校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杨雪霞教授的邀请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从条形码到RFID再到物联网: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技术挑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通信学院院长王廷云教授主持,通信学院副院长彭章友、通信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素娟、通信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翟旭平、王潮教授、肖中银研究员等通信学院教师和广大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
马建国教授获德国Duisburg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9月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电路与系统工程系做助理教授/副教授,创办了NTU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并任主任,2006年—2009年9月在电子科技大学任教,2009年10月至今任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天津市集成电路与计算系统技术工程中心主任。现任Proceedings of the IEEE(SCI一区)编委。
马建国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射频集成电路(RFIC)与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高频高速混合信号片上系统(Soc)及其应用、无线通信中的EMI/EMC、工业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已发表SCI学术论文124篇,出版两本英文书、授权RFIC方面美国专利6项、20项中国专利授权(或在公示中)。
本次报告马建国教授首先介绍条形码的发展历史和不足,简单分析RFID、RFID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关系和异同。然后讨论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关系与异同,指出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在于:面向特定应用、全局性的局域化、开放的个性化、可信的信息化和永远在线。马教授认为虽然目前IoT的定义不尽相同,IoT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anytime、anyplace和anything,其核心技术在于嵌入式智能和无线。接着马教授集中讨论物联网面临的最大问题:隐私,并简单介绍了应对之策。马教授结合丰富多样的实际应用需求为大家展示了工业物联网的迫切性。最后马教授语重心长地呼吁大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重视纯科学,中华民族不应再成为仅满足于科学应用的反面典型。
会后彭教授、翟教授、王教授等分别就嵌入式智能、RFID成本、信息安全等问题与马建国教授交流讨论,广大师生表达了对马建国教授精彩报告的感谢,并希望今后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