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原西北大学副校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长江学者”李浩教授应邀来我院作“都市山林:唐代长安的园林”的学术讲座。讲座在我院A602会议室举办,此场讲座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系列讲座之一,由上海大学中文系杨万里教授主持。中文系邵炳军教授、饶龙隼教授、杨秀礼老师以及文学院多名硕博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李浩教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谈起,系统地介绍了古今学者对于唐代园林研究的成果。李浩教授指出,有关唐园研究的成果分为四类,唐代诗文笔记中的记录,唐以后史籍地志、图册、旅行记中的资料,园林遗址、实物遗存等的考察与考订,今人的研究成果。今人的研究成果又包括,园林史建筑史家的研究、历史学家及历史地理学家的成果、文学史家及艺术史家的研究。 接着,李浩教授阐述了个人的研究及思考。他先后发表了《唐代园林别业考论》和《唐代园林别业考录》两本著作以及《唐人迭石小考》、《唐代园林别业杂考》等多篇论文。他对唐代园林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如唐代园林的数量及分布,唐代园林史料辑录,对园林史中“累山为石”与“迭石成山”说起源的新考订,对山水诗、田园诗两分法提出质疑,提出园林诗、园林散文、园林文学的概念,指出园林史料辑录对园史及唐代文史研究的价值等。李浩教授又对唐代长安园林的类型、唐代长安园林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唐代长安园林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李浩教授指出,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如敬畏自然,顺应环境;也是当代园林化城市建设的借镜,在规划、园居、风水上都有可借鉴的地方;更是现代美学体系中华夏元素的凸显,园林所具有的人文化特色,正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利于古典园林技术理论的梳理与构建,如“壶中天地,缩龙成寸”的缩微、“巧于因借、调停虚实有无”的借景;从时间到空间,空间批评与文学地理学的新个案;从艺术批评到生态学批评,对中国文学生态学的成立有借鉴意义;从美学到经济学,可以考察其中的产权理论与成本理论视野中的圈地活动、资产转让与馈赠;从人名学到地名学,对二重网络中的历史学有新启示。
李浩教授在讲座中对文学研究的思路、文史考证的方法等方面做出了阐释,也为园林文学研究做了综合介绍。讲座持续两个多小时,氛围良好,互动性强,精彩纷呈。在中文系杨万里教授的总结之后,讲座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此次讲座中收获颇多,希望文学院以后能举办更多这样高质量的学术讲座。
李浩教授,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原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