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凝聚“心”力量 共话“大”发展
———上海大学第二期“教师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18/07/11  投稿: 尚彩伶    部门: 组织部   浏览次数:    返回


7月5日下午,为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我校第二期“教师沙龙”在校本部乐乎新楼思源厅成功举办。校党委副书记徐旭,原校党委副书记、党代表毛杏云出席本期沙龙。党政办主任周路海、理学院党委书记盛万成、教务处处长彭章友、科技园区总经理施利毅、国际部部长张啸天、发规处副处长周丽昀、教师工作部常务副部长谢宝婷、教师工作部副部长谭婷,以及各学院(学部、系)、各单位教师代表40余人参会。本期沙龙由教师工作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曹为民主持。

活动伊始,曹为民对与会教师能积极参加此期沙龙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学校举办教师沙龙的主要目的、本期沙龙的背景和主题。学校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是我校政治生活的大事,受学校党代会文件起草组委托,周路海应邀向与会教师解读了第三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的背景、过程等情况,并讲述穿插其中的“小故事”,让与会教师感受到此份报告沉甸甸的分量和高水准的质量。

建设一流大学,一直是上海大学的初心,是我们上大人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此次沙龙还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我校原校党委副书记毛杏云为大家讲述作为本次党代会代表的亲身感悟。毛杏云表示,此次党代会主题明确、内涵全面、流程规范,让全校党员师生都深刻体会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和神圣感。她还生动地讲述了上海大学的发展历程,为大家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帮助与会教师从更加宏观和历史纵深的视角来看待学校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形势任务。她强调,上大青年人一定要秉承“咬住青山不放松”的上大精神,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开创美好未来。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为实现各阶段目标,未来五年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围绕未来五年重点推进的五项工作,彭章友、盛万成、周丽昀、施利毅和张啸天依次从坚持培养一流人才、汇聚全球优势人才、建设优势特色学科、推动科研服务社会和增进国际交流合作五个方面,介绍了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身处伟大的新时代,立足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大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自己的伟大梦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梦想令人神往,新使命让人自强,新征程催人奋进。与会教师深受鼓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举”、“教师倾心教学、回归本分”、“创新学科交叉培养方式”、“完善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教师归属感、光荣感”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最后,徐旭代表学校党委总结发言。他指出上大的历史就是一个奋斗的历史,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上大人的梦想和实践。结合自身经历,他勉励与会教师对标一流、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他强调教师这一职业是无上光荣的、是传播幸福的。广大教师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当初的选择,对得起老一辈上大人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建立青年教师与学校更直接更便捷的交流机制和平台;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党代会精神的宣讲,让师生员工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握形势,把握所在城市的发展定位,找准自己的发展方位,让上海大学与上海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三是在座的每位青年教师,都是把党代会规划的蓝图变为现实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希望各位青年教师要结合党代会精神要求,建立清晰的发展目标,树立绩效意识,借助团队力量,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将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学校发展大势中来,让自己的成长成为学校的一段历史。

本期教师沙龙,努力把学校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校党委对学校发展历史使命的战略定位上来;统一到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任务上来;统一到校党委确定的未来办学重点工作上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牢记使命、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附:部分教师代表发言(本次沙龙交流环节采取现场互动和线上交流两种形式)

社会学院教师孙秀林:

今年是我来上海大学的第十个年头了,我人生最好的年华都与上海大学紧紧相依。在过去的九年中,虽然做得蛮辛苦的,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刚刚也获得了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称号。我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举”,我非常赞同。引进人才很重要,培养人才也很重要。人都是有感情的,在这个地方成长起来,就会对这个地方有感情。我们党代会讲了未来五年学校要采取的各项措施,包括教师公寓、教师待遇等,这些都将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都将让老师们更深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纳米中心教师张登松:

刚刚参加完第三次党代会,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是从1998年就加入到上海大学学习了,学习了九年。2007年在这工作,工作了11年。我目睹了上海大学的成长、发展,我自己也是在这里成长与发展。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上大明确地提出了长远发展目标,定位精准,也体现出了上大的精神。我作为上大的学生,也作为上大的青年教师,感到非常振奋。这次党代会给我一种感觉,我们上大人非常自信,也非常激动。我相信我们埋头苦干若干年一定会实现一流大学的愿望。

机自学院教师姚骏峰:

非常容幸能够参加此次沙龙。我是2008年入校学习,2015年留校工作。我很羡慕现在的师弟师妹们,他们能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并进行联合大作业。我们当时都是按照学院来分,周边的朋友都是学一样的知识。等到研究生期间,我们做项目的时候发现真正一个科研项目需要的是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另外,上海大学很“暖”!尤其是我们“无人艇”团队,很多留下来的人感受到了上海大学的温暖。一方面在于团队给我们很多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共同奋进的团队协作也远胜于一般的同事关系。我在上海大学干了11年,上海大学见证了我的发展,我也陪伴着上海大学一起发展。希望更多有志青年加入上大,共同演绎精彩华章!

理学院教师余长君:

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的契机下,我个人一直非常希望能有机会分享自己进入上海大学工作以来的心得体会。今天这个沙龙给我们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有机会可以向校领导和职能部处长们讲述我们青年教师的一些想法。其实在党代会结束后,我就主动借阅了党代会报告。我惊喜地发现,今天沙龙提供的这份报告和之前的报告不太一样,这说明报告文件一直在更新、在完善。我主要想谈谈教师如何“回归本分”?倾心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本分。学校可以出台一些措施让考核更有创意,使激励更有诚意。只有提升教师的教学光荣感,才能让教师们回归本分,深深烙上“上大的印记”,具有上大气息!

管理学院教师卢超:

非常感谢此期教师沙龙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一下午的学习和思考,特别有收获。尤其看到党代会报告中提到:“中美贸易摩擦的背后,既是科技水平的较量,也是教育质量的比拼。”上海要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上海大学更要在上海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思考都为我们将来做政策分析、撰写咨政建言、服务上海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课题和调研思路。

管理学院教师马亮:

今天参加教师沙龙活动很受鼓舞,也很有收获。各位同仁们的报告和讲话都令人感动、催人振奋和引人思考。我的专业是项目管理。如果我们把“建设一流大学”当做一个项目来管理,那么在这个新时代,就更需要做好项目的文化建设、管理提效和创新升级。两年前,我曾在《上海大学学报》写过一篇拙文,里面也谈到了这些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结合今天的沙龙主题,个人认为一流大学建设需要用好“三力”,即:认同力、管理力和创新力。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每位上大成员自身踏踏实实的艰苦努力。我们相信,“一流大学建设”这个伟大的项目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供稿 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