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学生朋辈导师团线上成立仪式举行

发布日期: 2020/02/29  投稿: 富旭    部门: 学生工作办公室   浏览次数:    返回

2月28日上午10时,上海大学学生朋辈导师团线上成立仪式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学生学业发展工作辅导员老师、学生朋辈导师团全体成员、学生学业发展协会全体成员共400余人参加活动。成立仪式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武装部部长孟祥栋主持。

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本科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负责老师许烁首先对学生朋辈导师团的情况做了介绍。朋辈导师包括朋辈学业导师、朋辈学术导师、朋辈发展导师、朋辈学业发展咨询师等四种类型,分别着眼于帮助同学们解决基础学业问题、高挑战度的学业问题、能力建设和全面发展问题以及学业与发展中的个性化问题。目前已有25个院系的483名同学加入了这个平台,构成我校教育教学力量的重要补充。

在交流环节,机自学院17级本科生张俊杰、悉商学院16级本科生陈瑞琳、通信学院16级本科生罗程、美术学院18级博士生李萌同学分别发言。同学们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作为朋辈导师的经验和感想,提出了对朋辈导师工作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期待。

朋辈导师团组建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全体成员立下“既有战,召必至,战必胜”的誓言,并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做一个超越光速、追回时间的人,三更灯火,五更鸡鸣”,“做一个高阶学习、探索未知的人,雄关漫道,迈步而越”,“做一个融入朋辈学习共同体的人,共建共享、互师互友”。倡议书签名仪式以一种别开生面的线上签名方式完成。随着一个个名字在屏幕上添加,朋辈导师团成员们为广大同学学业发展服务的坚定决心跃然屏上。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讲话对同学们加入朋辈导师团的志愿行动表示赞扬,并与同学们探讨了“什么是朋辈导师”“如何做好朋辈导师”“朋辈导师可以做什么”“朋辈导师团的治理结构”等几个问题。

“朋辈”不仅指年龄相仿,更要拉近与同学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真正做好朋辈导师的工作。上海大学是红色学府,上海大学学生朋辈导师团的颜色也应该是红色的。因此,朋辈导师们的工作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提倡志愿精神和集体精神,高举“价值”理念做好维护、实践、张扬、传播。

关于如何做好朋辈导师,要按照学术思维,既要有管理规定中体现出的一些定量的东西,也要有一些定性的、非显性的东西。这同时也决定了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来反映工作成效。

关于朋辈导师可以做什么,既要避免泛化,又要避免过于狭隘化。朋辈导师在现阶段分为四大类,这四类可能只是我们根据前期经验对业务类型进行的大概率判断,以后还需要根据同学们的实际需求和朋辈导师的个性特质进行扩展和细化,定期进行总结和修正。

聂清副校长还希望朋辈导师的工作机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运行制度的完善也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治理结构应该是扁平化的,校级项目与各院系项目之间要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项目发动主体可以放手让学生们担任,发挥学生们的智慧总结归纳出朋辈导师工作有效的运行方法。

朋辈导师团是在我校本科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及各院系分中心指导下,发挥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学生学业发展中构建互帮互助、教学相长新型同学关系的学生团队,是具有高水平大学内涵的志愿者工作新形态。朋辈导师“云咨询”项目将于3月初与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