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济民共克时艰 经院人在行动

发布日期: 2020/03/17  投稿: 范春艳    部门: 经济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然来袭,经济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总体部署快速推进在线课程建设。2月伊始,冬季学期任课的55名教师就开始投入到83门课程的在线建课工作中。大部分老师从最初不熟悉在线授课方式,到迅速掌握超星平台的签到、发通知、批改作业、讨论、布置任务点等功能,并主动探索使用Zoom、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微信群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授课。虽然老师们进行在线授课的工作量比线下授课大了很多,但在工作群中,却经常有老师们津津乐道哪种软件直播效果最好,学习通的哪个功能很好用……转眼间,老师们已“华丽转身”为在线授课的“专家”。



危机管理与新冠疫情的碰撞。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聂永有教授讲授的《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结合新冠疫情的实际,讲解“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对新冠疫情爆发后的政府应急反应、舆情把握、火神山雷神山、方仓医院的快速建设,应收尽收方案的落实进行了分析和解剖。他以“钻石公主号”等三艘邮轮的不同境遇情况,揭示不同国家的体制特征与应急反应能力,最大程度地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增进了对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信心。



金融科技助力“抗疫”。经济学院尹应凯教授主讲的《国际金融》课程,结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以“金融科技助力‘战疫’”为主题,分析了金融科技在移动支付、大数据征信、智能客服、知识图谱技术服务生产、疫情防控地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等方面为疫情防控做出的积极贡献。课程引发出同学们对未来的思考,尹老师鼓励大家:在家“战疫”、在家学习、在家研究,增加金融科技知识的储备、关注金融科技抗击疫情的研究,为更美好的明天“加满油、充好电”!



疫情下的爱情心理解读。经济学院陆瑜芳副教授的核心通识课《爱情心理解读》课程一直是学生们推崇的热门课程。冬季学期开始,陆老师就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了在线课堂,布置了110个学生学习的“任务点”,上传了几十份资料(包括数十本经典的心理学书籍),并根据教学进度发布各种通知,安排个人和小组作业,这些都为课程中的“教与学”互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安排在线授课工作之后,陆老师活跃在学习通的讨论平台上,一个多小时的课程答疑和案例分析中,一个班级的群聊就达到了220多条,同学们都深入思考、见解独到。特殊时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生们更期望得到家人、老师或朋友的心理支持,陆老师教会他们的不仅是知识,也是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更是提升心理品质的力量和勇气。



没有褪色的经济法课堂。经济学院陈慧芳副教授的《经济法》课程一直以课程资料丰富、课堂教学生动、学生参与度高、互动讨论活跃,深得学生喜爱。冬季学期转为在线授课后,陈老师在网络授课平台上明确公布与线下同质的考核标准、课前发布通知告知课程安排、敦促学生及时按照教学进度自学各章节的慕课教学视频,上课时间在群聊平台语音讲解梳理相关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记忆,并在讨论时通过设置平时成绩的加分项规则(小组课外讨论、课内抢答和个人抢答)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互动热情。每次课后,陈老师会布置课外小组讨论题和个人思考题,让学生感受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团队交流与表达的能力,理解民主法治精神及社会群体异同存在的问题。



精彩的“金融科技概论”直播课堂。孟添老师冬季学期刚加盟学院的“金融科技概论”课程教学团队,面对疫情对课程的影响,他主动调整、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在线授课的方法:问题导向,设计与甄选优质的学习资料与资源。他在超星平台分章节上传了覆盖55个课程章节的350余页PPT课件资料、91个视频学习资料(视频共计时长22.8小时)作为线上教学支撑与辅助材料(其中,73%的视频学习资料由孟老师直接参与制作,并专门为本次课程进行了针对性剪辑);上课时间直播教学,遵循线下教学的刚性节奏;加强互动,设置合作学习及分组讨论;引入外援,邀请业界专家入课分享;落实反馈机制,定时线上答疑交流。

同学们对此次疫情下的在线课堂感触颇深:“漫长寒假后第一节正式的国际金融课,再次给我们一个惊喜,我们班的国金课堂总是结合时事以及时势来展开的”;“虽然不能够面对面授课,但是‘经济法’很大程度上还原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成长,是经济学院老师最大的心愿,为此老师们也在成长,正如孟添老师所说:“等到疫情过后,线下全面复学,我也希望不要重新回到过去单纯在线下教学的状态,而是充分利用此次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紧密结合,从而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用数字化的手段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一定会达到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