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馆“战疫”记:满足多元需求,服务一流大学建设

发布日期: 2020/04/15  投稿: 方向明    部门: 图书馆   浏览次数:    返回

面对疫情,图书馆直属党总支深入贯彻落实“停课不停学”精神,认真落实学校防控要求,推进上海大学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积极响应学校抗击疫情工作精神,及时主动实施闭馆,阻断疫情传染风险。疫情期间,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围绕学校师生教学、科研与学习需求,克服疫情突发困难,主动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与服务内容,为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贡献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馆力量。

压实主体责任,提升“战疫”能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图书馆直属党总支第一时间成立总支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担负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统领三馆疫情防控方案落实实施。疫情期间,各支部积极行动,认真贯彻校党委、总支工作部署精神,在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紧密围绕部门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凝聚力建设工作,加强员工思想引导和人文关怀,强信心、暖人心,落实“每日一报”、鼓励居家办公、在线学习,以实际行动践行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能量。

 

 

 

图书馆抽调各支部骨干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全面对接校学工办、信息办、研究生院、教务处以及部分学院等相关部门,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部署,自3月2日始安排职工入馆值班,协同推进图书馆在线资源服务保障,为我校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提供资源支撑。

档案馆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2月14日开始安排老师进馆办公,制作成绩大表、成绩证明及解决学生档案转递工作,成为上海市最早恢复业务运行的高校档案馆之一。提前介入新冠肺炎疫情档案的收集工作,确立上海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归档范围及归档要求,参加防控小组工作例会,宣讲防控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联系各专项小组组长,确定联络人,并沟通归档工作相关要求,保证疫情结束后疫情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

博物馆支部利用闭馆时间,系统梳理规章制度,完成议事规则、库房管理、藏品管理、安全工作管理、临展管理、展厅日常管理、档案管理、接受捐赠办法等重点规章制度内容的修订,完善博物馆规章制度体系,推进大学博物馆治理现代化;积极推进校史工程项目,完成校史馆内容微调等,为场馆开放积极准备。

创新线上服务,增强师生“数字”体验 

疫情形势严峻,开学日期延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积极贯彻学校“停课不停学”精神,主动挖掘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社交新媒体资源,激活三馆在线服务,创新在线服务举措,提升在线服务内涵,优化在线服务体验,满足师生疫情期间的各类利用需求。

图书馆主动对接学校院系部处,策划落实校外图书馆资源利用、免费资源收集整理推送、阅读推广服务推送、学科情报信息服务以及在线咨询服务,有效发挥图书馆在疫情防控期间对教学和科研的支撑作用。截至4月13日,已推送包括“CARSI校外访问电子资源”“在线咨询”“在线资源”“阅读推广”“查收查引”等在线服务。其中,完成教师职称申报查收查引报告230余份、课题申报查收查引报告20余份;完成学生学位申请查收查引报告220余份;完成《上海大学ESI学科分析报告》1份。自2月3日以来由4位党员同志每天9:00—17:00轮流在线值守,及时回复和解答读者遇到的困惑和资源及服务利用问题;通过官方微信,面向读者开展经典图书推荐、电子书数据库推送、阅读征文、读书打卡,听书等活动,为宅家学子在线推送“抗击疫情时期的阅读生活”等阅读推文8次,使大家共抗“疫情”,不孤“读”。

 

 

档案馆积极拓展数字化服务举措,及时优化升级档案馆远程服务系统,增加在校生功能模块,服务对象由传统仅面向毕业学生拓展为所有学生,实现在校生、毕业生都能通过远程系统办理成绩证明服务;通过“上大兰台”官方微信提供线上咨询。截止4月10日,通过官方微信提供咨询1000余人次,通过远程服务系统接待用户443人次,办理各类证明919项、学历认证170项,完成学生档案转递122卷,提供利用21人次51卷。

博物馆充分利用通过电邮、微信工作群、视频会议等数字化方式,梳理并讨论博物馆现有规章制度;讨论研究近期工作重点和十四五规划思路;在文学院、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支持下,推进校史馆展示内容微调工作。

主动换位思考,用心“温暖”师生需求

图书馆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主动对接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协同保障海量科研资源访问不受限,及时开通CARSI校外访问电子资源服务,实现了包括中国知网、WOS、Springer 和ScienceDirect在内的数十个数据库的CARSI校外访问服务和PQDT的漫游服务,师生可在校外直接访问(无需登录VPN,只需进行校园统一身份认证)。图书馆老师积极主动加班加点,主动联系校发规处、人事处、学位办、各院系,通过多方协商,创新查收查引工作流程,完成查收查引半自动化程序开发,实现了包括职称、人才引进、批量生成等各类版本,用心满足师生职称申报、课题申请、毕业审核等不同应用场景的个性化检索证明的需求。利用闭馆期间,通过馆务内部整理、线上交流研讨、在线专业学习等方式,为开学图书馆服务积极准备。

档案馆在疫情发展最严峻的时刻,心系学生,急学生所急,赢得学生的认可和感谢。疫情期间,制作成绩大表、成绩证明均采用快递到付,档案馆老师为近千份成绩包快递、打印快递地址,并到校门口送交快递。疫情期间,由于快递不能进校,档案馆老师为了学生档案能及时转出,主动到几个校门去拿快递,有时一天要走三到四次;学生档案转出也由老师拿到西门邮局通道寄送,有时转出量大件重,老师也不怕辛苦,都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

 

 

博物馆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联合组织主题为“科普联动筑防线、众志成城战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有奖在线竞答活动,为师生打赢这场防疫战加足底气;主动推送“文物复苏日记”主题微信推文,传递博物馆精神与中华文化;做好场馆防疫保障,开启预约参观服务,完成接待8次预约参观,受众200余人,满足用户参观需求。

4月13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段勇同志携校纪委、党政办、组织人事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等相关部处同志一行调研图书馆直属党总支,听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馆疫情防控工作与近期重点工作专题汇报,对三馆疫情期间开展的各项服务表示肯定,希望三馆总结“战疫”经验,加强馆际协同,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满足新时期学校师生教学、科研、校园文化等多元利用需求,在服务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战略中彰显三馆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