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与华为签约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

发布日期: 2020/12/04  投稿: 乔君君    部门: 教务处   浏览次数:    返回


12月2日下午,上海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签约仪式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举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石冀琳率华为上海研究所所长董庆阳、副所长郑本银、技术生态高级经理贾建国、华为计算产品线高校合作总监李鹏以及华为上海代表处政企教育拓展部黄长亮等项目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通信学院院长王廷云、计算机学院院长谢少荣、副院长李晓强和两所学院参与课程的教师代表上海大学出席并展开交流。签约仪式由上海大学教务部挂职副处长程雪松主持。

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大学与华为公司前期已开展了合作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科学研究、合作育人、智慧校园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华为公司是“创新文化”和“以人为本文化”的积极实践者,上海大学是一所有着红色基因、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双方此次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育方面的密切合作。上海大学重视通识教育和学科交叉融合,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也希望和华为公司今后能拓展合作范围,进一步辐射文科、艺术等各个领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石冀琳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大学是与华为签约合作的全国72所高校战略合作高校之一,近几年来上海大学与华为公司的合作不仅在无线通信、材料科学等领域产出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向华为输入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以5G技术、AI技术、操作系统、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上海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正是为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创新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进行的深层次合作。双方将在鲲鹏、昇腾技术领域开展联合课程开发与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实习就业等紧密合作,不仅在通信、计算机领域,还将在各学科领域深度合作,建立创新实践型教育模式,合作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华为公司计算产品线高校合作总监李鹏详细介绍了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项目总体情况。华为公司将在变革课程内容,开展师资培训,优化教学平台,加强创新实践这四个方面与上海大学开展长期合作,能培养和选拨优秀师资,打造出一批精品课程和金牌公开课。每年通过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用华为的解决方案为上大提供优质的教学平台和教学环境,努力把上海大学-华为“智能基座”打造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样板。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廷云教授介绍了上海大学-华为“智能基座”项目进展情况。上海大学通信学院与华为公司的合作交流由来已久,此次上海大学-华为“智能基座”项目更是在借助技术协同育人达成了共识,目前双方已探讨并确定了22门课程作为校企共建课程,这是一个良好开端。相信华为鲲鹏、昇腾和华为云体系的引入将极大地丰富上海大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科教融合,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谢少荣教授表达了与华为公司共建专业的强烈决心,面向未来,协同育人,无论在师资培训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将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产教融合的共建共融共创,努力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

计算机学院教师代表方昱春作为校企共建课程教师表示,通过这次上海大学-华为“智能基座”项目的合作,上海大学将在课程教学和实践创新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华为的前沿科技和市场需求将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助力上海大学培养出卓越创新人才。

通信学院教师代表陆小锋作为校企共建课程教师进行了交流,提出在整个技术生态构建的过程中,大学的深度参与正当其时。他基于创新实践课程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通过优质资源的引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发创新应用,拓展应用边界,努力取得更多的课堂之外的成果。

双方代表讨论热烈,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育人,共同培育高素质的创新拔尖人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上海大学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与华为公司上海研究所所长董庆阳代表校企双方签署协议。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与华为公司副总裁石冀琳代表校企双方共同为基地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