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伴随着飞舞的金黄色银杏叶已达中旬,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结题答辩”与“推优答辩”活动于12月20日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区机自大楼顺利落下帷幕。经过半年多的刻苦学习和项目钻研,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复兴中学、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等市重点中学的同学们迎来了他们期盼已久的结题答辩。
考虑到疫情防控,避免同学们往返工作站的负担,结题答辩和推优答辩采用同学登录腾讯线上会议,答辩专家组在线下会议室一起讨论的网络连线形式开展。为了保证答辩的公平、公正、公开,答辩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答辩分为二个阶段进行:上午按照11个课题组对每位同学进行结题答辩考核,每个课题答辩专家组由3名校内外专家组成,按照20%左右的比例选出参加推优答辩的同学;下午对17名推优答辩同学进行最终的推优答辩,好中选优,角逐最终的工作站推优名额。
推优答辩专家组由8位校内外专家组成,包括:陆利新教授、郭红卫教授、刘烨主任(复旦附中),汪玥辉主任(上大附中),叶丛啸主任(五十四中学)、陈硕主任(六十中学)、高新闻博士和柯显信站长。当天共有15名校内外专家和9名研究生放弃了周末休息,为高中生科创项目活动顺利结题保驾护航,给出专业评审意见,为学员们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展现了上大师生的风采。


每位学员采用PPT文稿、实验视频和现场运行程序等形式汇报课题成果6分钟,专家就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提问和学生回答4分钟。答辩过程中,学生们从容不迫,思维敏捷,展现出高中生勃勃向上的科研新兵气质。专家们不仅针对现有研究进行提问和点评,并对拓展研究思路、进一步完善设计提出了专业建议,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坚定了以后科研报国的信念,说即使工作站项目结题了,还是会继续把项目做下去,争取做得更加完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此次答辩无疑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同学们在此次答辩中展现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将创新精神贯彻始终,努力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携手创办的29家高中工作站之一,遴选招收本市部分优秀高中生进入实践工作站学习,围绕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学科方向安排特色培养课程,通过学习专业课程、对话学科专家、动手实验探究、撰写课题论文,结题汇报答辩等环节,融通线上线下科学探究课题多维度评价,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创新精神。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在校院系各级领导支持下于2019年创办成功。机自学院党委和院领导从高校社会服务责任的高度出发,积极支持工作站的运营,从办理校外专家和学员们的进校手续,到协调校内各级科创资源,提供信息、人力和物力等全方位支持。机自学院各系特别是精密机械工程系的大力支持也是工作站能够顺利运作的重要保障。上大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是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特别是机械工程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员们从进站时对课题懵懵懂懂,到结题时对课题成果侃侃而谈,充分展示了上海大学学科建设结下的不忘初心、为社会服务的累累硕果。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在校院系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四所重点高中实践点的帮助下,将继续努力贯通高校和高中学校科学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储备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撰稿:柯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