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代表委员,畅谈心得体会——上海大学研究生师生与两会“零距离”

发布日期: 2021/03/08  投稿: 匡可风    部门: 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浏览次数:    返回

同心筑梦共襄复兴伟业,乘势而上开启崭新征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在这个历史性的特殊节点,全国两会的召开意义非凡,举世瞩目。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汪小帆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提出了两会的一个重要提案:关于面向国家需求加快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绩显著,但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上的问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产教脱节、教学质量和导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专业学位标准等问题。另一方面,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入改革关键期,当前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也开始在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上发力。因此,他建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树立全国一盘棋的理念,在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加快推进改革落地。汪校长对此提出具体建议包括选择战略性行业产业,尽快制定专业技术能力标准,以及组织统一的课程考核和证书颁发等;相关课程面向全国各高校符合基本要求的相关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开放,学生通过考核可获颁合格证书等。

我校研究生结合自身所思所学,就碳减排和碳达峰目标、如何全面促进消费、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市场规范机制、上市公司治理等两会热议话题向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提问。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彭晨谈到:聆听了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受鼓舞,备受启发。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并对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做了总体部署。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这既振奋人心又催人奋进。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科技竞争愈发激烈,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立足岗位职责,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瞄准“卡脖子”技术,矢志不渝,久久为功,用“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攀登科学高峰,以推动国家教育与科技发展为己任,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沁谈到:2021年全国两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非凡时期召开,彰显出雄厚的底气与坚定的决心。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里,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带领下,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和全国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不难看出,这份底气与决心一以贯之。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我国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疫情防控斗争中,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了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领导小组,依靠自身学科优势,全力以赴迎难而上,助力科学精准战“疫”。未来,学院也将继续不忘初心、坚定信心,充分利用专业资源和学科优势,把“两会”精神贯穿于学院各项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蓝梓桀表示:2021年全国两会如约而至,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脱贫攻坚取得的非凡成就。面对极不平凡的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续提高人民福祉和获得感。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谁都无法阻挡!作为一名研究生辅导员,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贫困学生,除了在生活中给予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外,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教育同样也不能落下,要落实教育扶贫的政策,让教育点亮孩子们的希望!

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李晨阳表示:2021年全国“两会”于3月初在北京如期举行。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全国人民乃至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窗口。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齐集一堂、建言献策、共商国是,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优越特性。作为一名辅导员,更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脚踏实地,积极为学生做好事、做实事、做成事。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坚持好的工作作风,敢担当敢作为,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不负重托。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2020级博士研究生沈东阳表示:2021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会上作政府共作报告,报告回顾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总结十三五规划的成果与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并且对新一年度的工作进行规划,明确指出6%的经济增长。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李克强总理对于中国制造的工作部署。“科技自立志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中国制造的核心力量,而我们研究生群体在科技发展上更是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将所学内容转化成创新技术成果,掌握中国制造核心技术。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的 2019级硕士研究生李沛锦表示:春雷动,万物苏,因大音希声,于是发乎为雷。惊蛰日,一年一度的“两会”伴随着破土而出的生机,如约而至,“两会”开幕化作响彻大地的声声“春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战贫抗疫交出出色“中国答卷”:GDP增长2.3%,减负超过2.6万亿元,新增就业1186万人次,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份成绩单见证了风雨无阻、勇毅前行的脚步,彰显了凝聚力量、奋勇向前的中国。珍惜来之不易,激发拼搏力量。人们更丰满的期待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今年,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作为国家民族的后起力量,“实现期待”中我们更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天地至此,醒了也暖了;时代至此,更富也更强了。在对国家进程的热切关注,对国家发展的深切期望的同时,愿我们青年人、上大人能携手出发,在晨曦中赶路、在攀登中超越,在践行上海城市品格中不断书写上大特质,在“牛”转乾坤的春光里筑梦新征程。

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的2019级硕士研究生胡雨洁表示:由下至上,一年一次,2021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如期而至。今年的两会一如既往的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密切关注,一条接一条关于两会的讨论登上微博热搜,反映出“两会”议题与全国人民生活间的密切联系。作为一名普通的研究生,我也密切关注着“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林勇等关于“男性陪产假”的提案一度让我热泪盈眶,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性别议题的社会学研究生,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关注的议题同样被我的国家所关注着,看到了在“性别平等”这个并不容易的议题上,我们正在做出的不懈努力。这些都让我对自己在这个方向上的学习和研究有了更多的信心与动力,“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与我的祖国一起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