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端智库建设:上海大学参加财政部预算绩效评价专题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21/03/17  投稿: 程涵    部门: 审计处   浏览次数:    返回

为保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021年3月16日,由上海大学、农业部、德勤咨询有限公司、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参加财政部举办的预算绩效评价专题研讨会。上海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苟燕楠,上海元方智库总经理卢健男,上海大学审计处处长尹应凯,审计处挂职副处长吕怀立,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负责人刘康兵参与会议。会议由财政部监督检查局黄斌处长主持。与会人员高度评价上海大学对财政部预算绩效评价课题的前期工作,会议圆满成功。



联合课题组就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评价的思路、方式方法和课题的阶段性进展等方面进行了互动交流,形成了原则共识;对于第三方预算绩效评价涉及到的具体问题,联合课题组各成员单位进行了深入探讨。会上,总会计师苟燕楠针对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评价,面向政府治理重大问题和现实需求,推进学科交叉和智库建设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规范化。我国第三方预算绩效评价机构种类多,准入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且在独立性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质量。基于此,在鼓励第三方参与的同时,评估第三方机构资质标准和准入能力,引导第三方机构重质量。二是分层分类一体化。预算绩效是一项复杂而系统性强的工程,涉及财政资金投入的每一个领域。因此,第三方机构的眼光要从单一的绩效评价向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全域知识服务转移,在立项决策评估、目标设定与审核、绩效活动记录体系设计与监控、事后评价等环节提供全过程服务。三是精准化。通过大数据抓取和文本分析做到深度的分析。深度的行业分析让评价报告更专业,深度的政策分析让评价有主线而不会被指标碎片化,深度的管理分析可以精准诊疗体制机制管理弊端,投入产出分析能让评价特点更加鲜明。四是根源化。第三方评价机构应着力研究原则性问题,将问题深入至评价理念和评价原则层面。五是生态化。现代经济起源于政府与市场的联手,预算绩效工作得益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而作共赢是绩效管理可持续之道。因此,营造良好的预算绩效评价的生态环境是基本保障。

最后,黄斌处长提出了预算绩效评价报告写作的六个板块:一是基本概念,包括课题涉及的概念和为课题服务的概念;二是研究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和重大现实意义;三是研究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四是相关的国际经验和方式方法;五是与现状和问题对应的改革举措;六是附件,包括操作指南、标准体系、违法处罚意见等。

上善若水,自强不息。上海大学将以此次预算绩效评价专题研讨会为契机,深化与财政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的合作交流,联合德勤、天职和上海元方等智库平台,不断推进学校的高端智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