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参与承办的首届“智能无人系统与内生安全”学术会议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 2021/03/22  投稿: 李清怡    部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3月19日,“智能无人系统与内生安全”首届学术会议在同济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通信学会车联网委员会、中国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与产业联盟等单位主办,我校与同济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教授等出席了会议。无人系统、信息安全、车联网等领域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智能化时代无人系统发展与安全“两翼齐飞”之路。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中国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与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张芳、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分别代表主办方、承办方致辞。



随后,邬江兴院士应邀作了题为《内生安全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报告。报告指出,随着汽车日益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汽车的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相互交织,网络时代汽车的双重安全成为刚性需求。内生安全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将有望建构国际领先、独创独有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理论和技术体系,一体化解决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保障这一世界性难题,为汽车行业在网络化时代提供一体化设计、可验证度量的双重安全技术。

同济大学童小华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孙健教授、我校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李玉峰教授、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陈山枝教授先后作报告,报告题目分别为《从地球测绘到地外天体测绘:自主智能测绘的进展》《无人系统安全控制研究进展》《自动驾驶内生安全原理验证实践》《C-V2X车联网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



李玉峰教授在其报告《自动驾驶内生安全原理验证实践》中,重点介绍了所在团队在智能网联汽车内生安全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其所在团队与紫金山实验室在我国首创的网络空间内生安全理论基础上,瞄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痛点”联合进行科研攻关,率先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一体化保障方法,并联合了国内客车厂商和车联网安全技术团队开展了内生安全自动驾驶原理验证工作,初步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内生安全的理论架构,取得了多项基础原理验证预期结果,有望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安全痛点的解决探索一条高可靠、高可信、高可用的新途径和新路径。

报告结束后,举行了圆桌会议。陈杰院士,我校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谢少荣教授,复旦大学姜育刚教授,大唐移动标准部主任徐晖,同济大学何斌教授,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陆肖元,河南省网络空间拟态防御重点实验室主任伊鹏等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谢少荣教授一直从事无人艇方面的研究,她指出内生安全技术有望未无人艇安全赋能强体,探索安全可信的无人系统发展道路。



专家们表示,我国作为数字经济大国和人工智能先行国家,需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的治理思路。内生安全是我国科学家针对网络安全领域世界性共性难题、顽疾痼瘴提出的创新技术,通过内生安全技术的创新与实践,有望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天花板”,为解决智能无人系统复杂多样的安全问题指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撰稿/摄影:李清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