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学习党员前辈的光荣精神,计算机学院“‘计’”往开来青春梦,同心向党庆百岁”献礼百年系列活动在延长校区举行,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学院本科生党总支的青年党员与离退休党委第18党支部的老党员共计60余人齐聚一堂,听入党50年老党员分享入党故事,深入采访老党员的心路历程,感受党的伟大征程。

3月25日上午,共建活动在延长校区行健楼713会议室拉开帷幕。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钱文馨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希望通过青老携手结对与交流学习,帮助青年党员更好进步与成长。

接着,离退休党委副书记王宇华援引了习总书记在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重视发挥‘五老’作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倡导与会的老同志们分享自己的初心故事,用亲身经历鼓舞青年一代。
接下来,四位在党50年以上的老党员前辈们分享了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全红老师于1970年入党,至今已五十余年,她在分享中谈到:“我们其实生于很苦的时代,但我们并不怨天尤人,而是自己努力上进。”全红老师高中毕业后进入黑龙江建设兵团,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甘落后,冬天里经常和女同志们一起帮助当地百姓囤积过冬柴火,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动容。
龚世璋老师作为一名党员,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原子能事业。龚老师于1966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随后的核潜艇事业中,她与同事一起培训海军解放军学习使用核潜艇、负责核燃料更换的重要任务,见证了解放军战士们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奉献精神,她感慨道:“党创造了伟大的历史,铸就了伟大的精神。”
吴家荣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上世纪50年代下农村插秧种菜、向农民学习、积极向组织靠拢的故事。在入党60年的岁月里,吴老师有39年都在学院工作,身边的人都称他为“老吴伯伯”。他在发言中鼓励青年同志大力发扬牛的精神,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丁湘燕老师在分享中特别讲述了两件令她印象深刻的旧事:一是解放战争期间人民军队进驻上海时为不扰民,整晚露宿街头;二是抗美援朝期间,姐姐自愿参军入伍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影响了她今后的人生选择。自1961年入党以来,丁老师亲历了从上海工学院到上海工业大学再到上海大学的变迁,陪伴着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她鼓励青年同志要培养创新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学习党的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前辈们的奋斗足迹激励着台下的青年党员们进一步筑牢信仰基石,汲取前进力量,在学习生活中更加积极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随后,青年党员们也分别汇报了自己所在党支部开展的实践项目工作,展现青年学生党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建设的青春风貌。年轻党员陈怡如同志分享2017级党支部助力同学未来发展实践项目,2018级党支部学生党员张赟同志分享学院团委“云览‘四史’”实践项目。

紧接着,李蜀辉老师深情演唱《党啊亲爱的妈妈》,并带着同学们一起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感受党在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中的伟大功绩。

下午,新老党员们一起从延长校区北门出发前往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在车上新老党员同志们一起唱红歌、唱沪剧,歌颂党的丰功伟绩,体会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学生党员们也紧跟前辈们的步伐,边走边聊,边看边感,倾听老一辈的入党经历、聆听他们对青年一代的发展期待。老同志言传身教,新同志快速成长。本次共建活动搭建了新老党员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平台,推动老同志与新同志手把手、面对面、心贴心地传递坚定理想信念、昂扬奋斗意志,将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