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全国高校专业类思政教学指南编撰高层探讨会暨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楼举行。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教指委专家和学者,教务部、研究生院、教师工作部、基教集团办公室领导,领航学院领导及各《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撰团队、院系骨干教师等近百名学者出席会议。本次全国高层研讨会分两步举行,大会分别由上海大学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和教务部副部长顾晓英主持,档案学、材料学、金融学、数学等专业分论坛同步在乐乎新楼举办。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大学承继钱伟长老校长教育思想,始终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从2007年率先尝试思政课“项链模式”到2014年首创“大国方略”,从“时代音画”到“光影中国”,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近年,学校积极主动抓好领航校建设,尤其是充分发挥领航学院作用,做好课程思政专业课建设的表率作用。她期待以本次优势专业思政教学指南编撰为契机,争取得到相关专业教指委专家的充分指导,加大力度与兄弟院校共商课程思政专业课建设,推进课程思政跨地区、跨学段融合,构建课程思政名师优课共享机制,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培育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

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顾晓英回顾了上海大学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历程,简介了“一模式三系列”15门课程和领航校建设工作近况。她还通报了学校正在组织编写的六部市级立项专业类近况。同时她表示,近期已结合学党史,推出18期“融四史,周周见领航者云”品牌活动,和学院老师们相会云端,旨在养成专业课教师的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

在随后的揭牌仪式上,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与课程思政著名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共同为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

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展示与《指南》编撰交流中,画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桑茂林副教授认为,“写生”课课程思政设计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行万里路,实地感受并用画笔描绘中国红色文化基因和社会农村新变革。图情档案副主任王丽华表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档案先天性就融入了思政基因,要和学生们一同领略家国情怀,提升文化自信。材料学院教授王武荣认为思政与理工科专业的结合要聚焦学生道德素养的熏陶濡染,建设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陆甦颖介绍了领航学院党委如何做好党建工作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指出要通过优化思政教育内容、探索创新路径方法、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合理配置校内外资源,将课程思政实践做到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




同济大学资深高数教授张华隆,档案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陈永生教授,代表与会的专家即兴发言。张华隆结合学科特色表示,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中,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思政教育的独特作用,对广大学生起到引导作用。陈永生表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努力、长期探讨的艰难课题,但是值得相信推动思政教育广覆盖将会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各种专业学科的育人成效。


档案学专业、材料学、金融学、数学专业的四个分论坛同时举行。专家学者们分别聚焦专业特色,探讨学科思政融合。
档案学专业分论坛就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特色、优势、难点、方式、路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给予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指南高度评价,并希望建构起“顶层有设计,整体有氛围,各方有行动”的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生态,全面提高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材料学专业分论坛上,国家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张超灿教授在肯定指南编撰之余,提出老师要利用好专业课程讲授的讲台,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责任感。
金融学专业分论坛则就金融专业课程与思政的结合进行了深度讨论,同济大学阮青松教授、复旦大学杨长江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刘江会教授、上海大学尹应凯教授都一致认为课程思政要从点、线、面、体等四个方面进行立体式设计,从一门课程辐射到整个专业,从本科覆盖到研究生,通过多维度立体架构来设计课程思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融合作用,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指出,思政,唯有融合过去、现在、未来的教育才是思政,专业课程要强调专、深、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数学专业的分论坛专家学者以微积分课程为具体案例,共同分析探讨,认为老师在立德树过程中的作用最为重要,在强调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融合的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本次全国高校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撰高层研讨会是西安高教处长会之后的一次教学学术研讨会,也是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一个全国性教学研究高层研讨会,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代表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育展开新篇章的一次会议。
接下来,上海大学还将对2020年立项的课程思政教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并开展2021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和2021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工作。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学校深入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打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长期以来“孤岛效应”的决心,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校师生,全面持续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