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前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青年振臂高呼、奋起抗战,开启了崭新时代。102年后的今天,吾辈青年赓续五四精神,以实际行动担当时代使命。值此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更好地激励和引领上大研究生传承五四精神、彰显青年担当,4月28日下午,“承百年壮志 行榜Young担当”上海大学研究生“研途青年说”榜样分享会活动在宝山校区蔡冠深讲堂精彩开讲。校党委研工部副部长徐义圣、校团委副书记王杰、研究生团工委书记夏明帅和各院系200余名研究生一起聆听了六位优秀研途榜样的故事。他们或在志愿服务中服务社会,或以专业所能助力脱贫攻坚,或在科研攻关中践行报国之志,或以萤火之光为党增辉,追逐青春之光,接力时代梦想。

无问西东,谱写无悔青春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焦安兴,作为上海大学第七届(全国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她“反哺”家乡,前往甘肃省定西市锦钊小学支教一年有余,聚焦学生主体,“一生一策”式“施教”,在黄土地上书写山海情深。她奉献友爱,在公益路上播撒暖意,她积极参加剪人生团队、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抗疫英雄结对服务等各项志愿活动,于微小处全力奉献,目前累计志愿时长已经超过1000小时。她三入陇原,与团队全面调研引洮工程,回顾工程的建设历史,撰写人物传记,设计绘画手册,拍摄宣传视频,献礼祖国。六年的志愿服务让她在一次次奉献中寻找快乐和充实,在短暂的青春时光里种下一轮光华。

在“党的诞生地”做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萤火之光”志愿服务青年团队队长、图书情报档案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玉昭是校史馆讲解队的队员,在一次次深入浅出的讲述上大故事、钱老故事中,她更加坚持心有所信,立志传递真理和力量。在担任“萤火之光”志愿服务队队长与第十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十年之约”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期间,她参与到《我在“党的诞生地”当讲解员》口述史汇编工作中,结合专业所学与志愿行动,以萤火之光照亮星河。在2020年,她和团队成员创新"四史”教育学习模式与机制,创造性地提出了"365”组织创新模式,组织开展党员活动30余次,她始终以做好党建工作为责任和使命,修身慎行,怀德自重,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中,与各位党员心在一起行在一起。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争做新时代乘风破浪的“硬核”青年
社会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祁乐,结合自己参军入伍的经历和学习感悟,用故事和大家一起回顾“两弹一星”的历史,把握"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蕴。在讲好党的故事、上大故事、青年故事的过程中,他赓续红色血脉,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传播时代新声。他在疫情防控一线中,为社区居民送爱心、献温暖;在调研嵊泗老年渔民的养老困境和现实需求中,深入了解国情社情。他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用行动去感受社会的温度,用眼睛去观察国情的现状,努力成为新时代乘风破浪的"硬核”青年,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彩。

赓续红色基因,勇担青年使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汪犁,曾担任上海大学研究生新媒体中心副主任、上海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党建中心副主任,现任上海大学2018级材料学专业班长。身为一名党员,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一名红色基因的见证者成长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并努力做好红色基因的弘扬者。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他汲取红色学府的力量,不断激发自身潜能,努力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创办了学院党建中心公众号、组织了别具一格的手抄报比赛等一系列的党建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发挥先进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上大三年时光,将他历练成了“斜杠青年”,手拿8个offer和江苏选调生、上海公务员的入场券,他领悟到了一百年前五四青年“中国不亡,有我!”的真谛,在“中国必强,有我!”的高呼中,毅然选择了宝钢,力求在材料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胸怀热爱,坚定研报国之路
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韩兵,就读期间,他累计发表SCI论文8篇,参与两项课题研究,致力于在有效的时间内创造出最大价值。在分享中,他提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的含义在于提前规划,一个周密的实验计划可以让心中有谱,有迹可循。他坚持“做走在更前面的人”,也坚信“坚持让人立于不败”。放到科研上,就是要自己主动多读本领域的文献,积极与导师交流的同时还要求自己要尽可能提出创新的想法,让成果尽可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科研之外,他还是“让别人的微光点亮自己,让自己的余热温暖别人”的人,他尊敬师长,体恤后辈,努力发光发热。回望在上大的三年,他坚持科研之路,借助精准医学跳板,发展了多个癌症早期检测新方法,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专业所长身体力行地报效祖国。展望未来,他选择了继续读博深造,立志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更多对国家对人类更有意义的研究。

传承非遗之美,筑梦红色青春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刁秋宇,在分享会上她讲述了用自己的方式,为传承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同学们看到非遗背后的故事。在积极投身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教学班项目过程中,她用所学让传统非遗“活”起来、“潮”起来、“动”起来,让非遗走进生活。在参加的上海大学PACC主办的非遗研培创新助力精准扶贫行动,她为贫困地区非遗项目提供多元的社会创意资源,创新非遗文化产品,筑梦青春,以非遗助力农民脱贫。她传播非遗之美,科普非遗知识,开展非遗美育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精彩的分享之后,全体与会学生在2020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萤火之光”志愿服务青年团队负责人张玉昭同学的带领下郑重宣誓,立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最后,上海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杰做总结讲话,他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经历,向同学们分享了知识改变命运、实践增长才干、实干成就事业、困难铸就梦想四方面感悟,并从“主题、主角、主打”三方面对党史教育学习工作提出建议与指导,寄语在座同学能以实际行动与国家民族同向同行,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至此,"研途青年说”榜样分享会在同学们的青春誓言中圆满结束。上大研究生将永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的嘱托,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