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上大学子深切缅怀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用文字记录下沉痛的心情,用誓言表达接棒建设祖国的决心。
吴老说过:“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二老都是那样的人。
第一次认识吴孟超老先生是在《感动中国》里,看到他90多岁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看到他手指骨变还在继续和肝病抗战;袁老一句“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以一己之力养活了全球21%的人。
一代国士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奉献一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社会学院2018级本科生 郭慕玚
昨天,双星陨落,共和国痛失两位院士,举国悲恸。我昨天哭了很久,软弱的泪水硬生生地在桌上砸开,就忽然觉得:巨人们给予我们的既有温饱幸福的柔软,又有沉重责任的坚实。
给予像倒水,你们对我们的爱与祝福像倒出来的水,金子一般流溢,把幸福的光芒洒向四方。甜软的米饭,温暖舒适没有饥饿的国度;健康的身躯,快乐活力没有病痛的地方。我们习以为常地喝着你们给予的甘泉,享受着伸手即有的幸福。
给予也像是狂风,你们的身躯,你们的背影,在我们的脑海刮刻出深深的印痕,使我们清醒警觉。路坎坷,一肩担,任凭九九八十一难,精神与意志不垮,先辈的汗水、泪水、热血,滚烫灼热,在我们心中烙下印记,这是沉重的责任与传承。
温饱幸福的柔软,又有沉重责任的坚实,我们都接受到了,感谢前辈的给予与奉献,一路走好!
——社会学院2018级本科生 欧阳颖
昨日忽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与“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先后离世的消息,我感到震惊,也悲痛不已。两位院士终其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袁老把一生奉献在稻田里,只为了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吃饱饭。吴老是为手术刀而生的,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两位院士用一生让我们“医”食无忧,他们的功绩和成就将永远被世人铭记在心,他们的能量与光芒也将照亮后来者的前行之路。
——美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 施海津
看到袁隆平院士和吴孟超院士逝世的消息,我很是震惊与悲痛。在我印象中,袁老身体很好,因为看到的有关他的视频,不是在办公桌前就是在稻田之间。对于他热爱的事业,他似乎有无穷的精力。从小学课本的初次见面,再到一点一滴地从视频中、从新闻里了解他,我既感到幸运又悲痛不已。幸运的是能和伟大的人民科学家生活在同一时代,聆听他对青年的谆谆教诲;悲痛的是看着早已写进教科书的伟大到我们忘记生死的人在今天走了,他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使中国将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首次认识吴孟超爷爷是在《朗读者》节目中,作为一名肝胆外科医生,他从医78年,救治了超1.6万名患者。他说,我们医生治的不仅是人的病,还是病的人。别的医院不要的病人他要,别的医生没有把握的手术他上,耄耋之年他依然在治病救人、授业解惑。
今天两位伟大的科学家走了,他们为新中国的“医食”做出伟大的贡献,他们都是赤诚的爱国者,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他们将永远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激励我们为着自己热爱的事业、为着国家的伟大复兴继续奋勇拼搏。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8级本科生 李英杰
2021年5月22日,举国悲痛,在这一天,我们失去了两位国士——袁隆平院士和吴孟超院士。
听护士说,袁隆平爷爷在入院后问的依旧是他的稻子怎么样了,大家有没有好好吃饭呀。在共和国曾经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吃不饱饭。为此,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将他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有了他,才有了现在的中国,才能够实现国富民强的小康社会。如果说袁隆平院士解决了温饱问题,那么吴孟超院士则投身于减轻病痛的肝脏研究。他从不惧外界质疑的声音,只是一心向前走,做出了伟大贡献,所以共和国会永远铭记他,人民会永远铭记他。
“倘若天下安乐,我辈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必万死以赴。”这是中国古人的理想,而现在的中国,正是因为有无数像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一样的国士,有这样一生为国为民的花匠,才成就天下安乐,千秋盛世。两位院士的逝世,对于共和国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损失。
长江后浪推前浪,希望国人不要忘却他们付出的一切,秉承“工匠”精神,为祖国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我辈作为新一代青年,为了岁月静好,必当负重前行。愿如萤火,不惧黑暗,用星星点点的光照亮世间。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初见曾是书中人,再见已是梦中身。这盛世如您所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国士无双,先生走好,向您致敬。
——钱伟长学院2020级本科生 马欣瑶
“我有两个梦,一个梦是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接的子有花生那么大,叫做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下午一点半,一则“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让我震惊不已,袁老离开了我们。仔细想想我初识袁老,应该是在课本上,课本上的他手托一簇结着沉沉果实的水稻,像看宝贝一样看着它,图片下写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作为00后的我,当时不明白杂交水稻到底造福了多少饥饿困苦的人。直到2019年,央视的主持人大赛,我观看了选手邹韵采访介绍袁隆平团队,虽然中国再也不会回到那个饥贫的年代,但是视频中展示了一个非洲国家在袁隆平团队的帮助下,基本解决了国内粮食短缺的问题。在这种对比冲击下,我开始懂得了袁老和他团队的不易,当邹韵用英文问到袁老:“您为什么要在非洲发展杂交水稻?”工作了一天的爷爷立马提起来精神,用英文回答到:造福全人类是我毕生的追求!我当时就对爷爷产生了敬佩之情,心想:这就是天下“粮”心吧。
袁爷爷曾经说过:没实现的梦想后继有人会实现。如今,您走了,您梦想的种子是母亲播下的,现在您结成的种子到了我们手上,我们会继续努力奋斗的,您好好休息,一路走好……
“我的名誉算啥,我不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记得第一次认识吴孟超爷爷是在高中的语文课上,那时老师会每周给我们放央视的《朗读者》。当时的吴爷爷已经有96岁了,但是看上去还是很精神,思维也很清晰,特别是双手还十分灵活,或许是上天知道吴老还需要拯救更多人的生命,才没有让他的身体更快地老去。吴爷爷的故事和他说的话感动了我们全班,当董卿读到吴老的同事,也就是护士长写给吴老的信时,我们更是泣不成声。信中写到:在很多人眼里,您是一个传奇,但是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支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双手,微微颤抖,叹口气说:“力气越来越小了,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现在,您真的倒下了,一生站在手术室,由于长期操手术刀连手指都畸形了,年过九十还坚持上班做手术……您无愧于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称号。“谢谢”是您一生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但是我们还是要谢谢您,您辛苦了,一路走好……
我们国家有太多像袁老、吴老这样低调奉献、一生为民的伟大的人,是他们让我们有了现在不愁吃穿的生活,向他们致敬,我们永远都要铭记他们的精神。袁爷爷,吴爷爷,一路走好!
——图书情报档案系2019级本科生 姚兴荣
一日之内,接连两位院士逝世,天地动容。两位国士,他们一位让人民吃得上饱饭,一位让人民没有伤痛,正是他们,让我们过上了如今衣食无忧、不必经受病痛之苦的日子,他们不仅是中国的英雄,更是时代的英雄!吴谦说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英雄辈出;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吾辈必当承两位院士之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将永远铭记,而他们永远都在。
——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 吕镇洋
2021年5月22日,因为两位老人的骤然离世显得不再平静,历史会铭记这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两位院士,两位国家功勋,两位可爱的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袁隆平爷爷,杂家水稻之父,从小就在教科书里学习的榜样,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袁爷爷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水稻高产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杂交水稻也在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等国家大面积种植。袁爷爷解决了那么多人的吃饭问题,让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一生只做一件事”,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吴孟超爷爷,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他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见证着中国肝胆外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卓绝的探索,大概有一万六千名病人,因为他摆脱了生命的绝境。爷爷一生不求名利,还记得在《朗读者》中,他这样说道:我的名誉算什么,我只不过是一个吴孟超嘛,那算啥,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爷爷笑着说,屏幕前的我却早已泪流满面,多么无私的老人啊,这样可爱的老人今天就这样离开了我们。袁爷爷和吴爷爷用一生的时间提交了自己的答案,写在稻田里、病床前,也写在千千万万的人心里。
时间滚滚不息,这个世界上的人来来去去。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一些造福他人的东西,如何在服务社群、改善他人处境上有积极的作为,如何用自己胸中的一团火点亮这个世界,袁隆平、吴孟超两位爷爷为我们年轻一代做出了表率,也希望我们这些后来者不会让他们失望。一日别双星,身范后来人,人生代代无穷已,唯有接力前行,一代接着一代干,一茬接着一茬干,才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诸多先贤,也不辜负自己的韶华。国士无双,炬火永存,袁老、吴老,你们走好!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8级本科生 许飞
昨天下午,中国失去了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老是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吴老是一直战斗在肝胆外科一线的勇士。一日痛别,双星陨落。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一次又一次让“超级稻”高产、高产、再高产,让中国人吃饱饭;他研发出海水稻,让一片片碱地变良田,让每一寸土地都物尽其用;他带领科研团队远赴非洲,普及杂交水稻……袁隆平曾经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正是这份质朴和坚定,让袁隆平在选择农学这条路之后,即便在重重阻力和各种困难面前也不灰心、不放弃,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次实验,总结每一次经验。而他的经历、他的事迹、他的成就,都是“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深厚情怀。
吴老“于时闯肝胆,慷慨创新生”的担当更是让我感慨医护人员大爱无疆、生命至上的仁心。曾经有一位名为“甜甜”的病人找到吴孟超,她的肝脏生长出了一个巨大的肿瘤,但是很多医院都不愿收治,最终,是吴孟超用十个小时的时间为她摘除了肿瘤,让她重获新生。纪录片中许多同行曾劝他谨慎收病人,以免因为一个病例的失误就摧毁了多年积累下来的杏林声望,对于同行的这种劝告,吴孟超表示:“名誉算什么,我不过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一切真正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他们的功勋,我们会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我们新时代大学生而言,更应当作为后来者奋斗接力,在更多的岗位上需要我们这一代乘风破浪。选择心之所属,坚定个人理想信念,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而奋斗。像袁隆平和吴孟超院士这样的人生,才是浪花激荡的人生;这样的征程,才是鲜花满路的征程。
袁老,吴老,一路走好!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 王洁怡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21年5月22日,人类大地的穹顶上,又多了两颗星星。那天上的一颗两颗,在以后的千百万年来将会永恒不变,注视着神州大地,见证我华夏儿女将这些精神薪火相传。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不幸辞世。人民沉思,举国悼念。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耀眼的光辉,也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石。我真的很难想象这两件事情是真的,上午刚刚辟谣,让我终于放下心,下午却接连接到两位院士去世的消息,眼泪大颗大颗地掉落。
袁隆平爷爷就像是从课本里面走出来的一样,手持一穗水稻,面带慈祥的笑容,说着“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播种下一颗颗杂交水稻的种子,收获的是共和国粮食的未来。96岁的高龄的吴孟超院士仍然站在手术台前,他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看到网友的一则分享,“我只记得他拿着一个被拒绝过很多次的女孩的X光片,在阳光下看了很久,说‘能治’”。他是无数家庭的希望,为千千万万黯淡的瞳孔带来最后的一束光。
这些出现在课本上、电视上的伟人终于一个个远去。可其实无论过去多少年,我们也从不会觉得他们已经离开,就像是日月星辉,你平常不大会想起他们,可一旦他们逝去,就像微博热搜的那一句话——就像是太阳西沉不再升起,仿佛那绚烂的晚霞已经是最后的余晖。但又有所不同,就像手执炬火,于黑夜中摸索前行,却也为无数后辈照亮前行的路。
——经济学院2019级本科生 邓卢洁敏
“昨夜山河齐恸震,今朝双星辞九州。”我们在短短5分钟内失去了两位院士,这是令所有中国人、乃至全球人都悲伤痛心的事。我多希望这也只是“谣言”、“不实报道”,但现实总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我们从小学习袁爷爷为种植杂交水稻付出的心血努力,去年和袁爷爷一起见证了双季杂交水稻亩产超1500公斤的奇迹,和他一起分享了超级水稻丰收时“more than excited”的喜悦。而如今这位始终将水稻长势放在首位、将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放在心上的可爱又亲切的伟人突然离世,这怎么不令人潸然泪下呢?
我们在高中经常将吴爷爷“70余年坚守在肝胆外科手术台前线”的事件作为素材引用在作文中,看他用关节变形却细腻灵活的双手拯救一个又一个生命,听他在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后说道“我会把一生的经历贡献给医学和科学!”。而如今这位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将治病救人视为自己天职的可敬又无私的伟人与世长辞,这怎么不让人泣不成声呢?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星辰日月没什么区别。即使我们生活中没有真正接触过他们,但仍然对他们倍感亲切,为他们的离去而悲痛缅怀。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会永远记住灯塔。
2021年5月23日,灰白的天幕里,绵绵小雨又下了起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 贺新柳
看到两位院士去世的噩耗,我久久不能平静。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个名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中,课本上袁隆平爷爷在田地上的图片我至今依旧记忆犹新。当我得知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时,我如遭雷击。从小到大一直被当成偶像崇拜的袁隆平爷爷,在我心目中已然是一个传奇,这样一个活着的传奇人物怎么会突然去世呢?我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但是,事实就是如此,震惊之后,悲伤便无法控制地涌上了心头。想到袁隆平院士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温饱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我只能一声长叹,以最真挚的感情和最诚挚的敬意祝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
吴孟超院士从医70余年,从鬼门关抢回了无数人的生命。可老天爷为什么要带走这样一个可爱的人呢!“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想起吴孟超院士说过的这句话,我不禁热泪盈眶。医者仁心,高山景行,您是中国的脊梁!
袁老,吴老,一路走好!
——社区学院2020级本科生计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