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六一不一般 相遇非遗在宝山
———国际部六一儿童节亲子活动

发布日期: 2021/05/31  投稿: 黄蕾    部门: 国际部   浏览次数:    返回

5月29日下午,国际部六一儿童节亲子手作活动在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成功举办。国际部工会妇委会特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柳玉成老师现场指导,共有30多个家庭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国际部妇委会主任顾琛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参观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PACC是我校上海美术学院的创新教育基地,非遗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是其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主题。参观中,顾老师依次介绍了竹编、陶瓷、泥塑等展品,并融入“虚怀若谷”、国宝熊猫的食性等趣味讲解,不仅普及知识,而且教导国际部的“上二代”的小朋友们要具备谦虚正直的品格。




在参观完创新中心后,非遗传承人柳玉成老师为国际部家庭带来了“泥塑小牛”和“安亭药斑布葫芦香囊”制作两项活动,带领国际部的“上二代”与非遗文化近距离接触。

在“泥塑小牛”的制作环节,国际部的“上二代”从底盘捏起,逐渐制作出牛身、牛头等泥塑牛的框架,然后完善牛耳、斑点等细节。在小朋友们灵巧的构思与出色的动手能力下,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泥塑小牛活灵活现,寄寓着牛年的美好祝福。



在“安亭药斑布葫芦香囊”制作环节,柳玉成老师为国际部的“上二代”介绍安亭药斑布的来源,其诞生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工艺经数代传承而未遗失。目前安亭药斑布的图案中融入当下的条纹设计,更具现代感。在柳老师的引导下,扇形的安亭药斑布摇身一变,化身葫芦香囊形状,一针一线,仿佛再现“临行密密缝,游子身上衣”的浓浓亲情;一言一语,似乎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殷殷嘱托。葫芦香囊也纳入五色丝线与艾草包等端午节元素,为大家送去端午佳节的祝福。



良辰佳节合家欢,赏景文旅两相宜。国际部六一儿童节亲子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国际部的“上二代”们不舍地互相道别,他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日渐成长,定能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人。(撰稿/摄影:潘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