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第二届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开班仪式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经管楼580智慧教室举行。出席本次开班仪式的嘉宾有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聂清教授,此外经济学院领导班子、实验班导师代表、第二届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全体新生和首届实验班全体学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尹应凯教授主持本次会议。

尹老师首先祝贺林毅夫教授在今年10月荣获第三届“教学大师奖”,作为热忱之师,林老师领先创办本科生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为培养经济学自主理论创新和引领世界思潮的拔尖人才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林老师的家国情怀和育人初心,这一奖项既是实至名归,也是众望所归。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创办正是学校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将借鉴林老师在北大创办“林班”的经验,把实验班打造成为培养上海大学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尹老师还简要回顾了林老师对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的建设予以的大力关心和支持:2020年10月20日,林老师亲临上大校园,与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南昌大学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学员座谈,进行了精彩又经典的“三问一答”授课;今年,林毅夫教授以线上的形式再次参加第二届实验班的开班仪式,并为学员们带来精彩的开班第一讲。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为开班仪式致辞。林老师表示,非常高兴能够以线上的方式在第二届实验班开班仪式上欢迎新同学,并指出,新结构经济学是第一个来自我国的自主理论创新,而推动这一理论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总书记曾在2016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必然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必然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林老师表示,提出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创办新结构经济本科实验班,正是响应了总书记的号召。同时,上海大学也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林老师认为世界一流学科是指能够引领世界理论新思潮的学科,上海大学在推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创新方面“醒得早也起得早”,所以,上海大学创办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是抓住时代机遇,推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创新,引领新理论新思潮的举措。
林老师还强调,理论的创新是为了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而只有来自于我国的理论创新,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中国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激励我们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后,林老师对能够看见这么多新面孔加入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大家庭表示欣慰,期盼在未来有更多的机会与各位老师和同学进行探讨,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聂清教授为本届开班仪式致辞。聂校长对林老师一直以来对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接着聂校长向林老师介绍了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动力模式:“一个中心”即对中国自主创新理论特别是对新结构经济学的热爱,以及贡献于中国自主理论创新、培养中国自主理论创新人才的初心。“第一个基本点”是与林老师、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联盟的各个兄弟高校之间交流切磋和互动,并简要汇报了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各位指导老师与首届实验班同学的研究成果;“第二个基本点”是学校鼎力支持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建设,并将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发展写入《上海大学“十四五”事业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第三个基本点”是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全体师生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孜孜以求,做到学习与研究的“知成一体”,并实现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进课堂、进课外、进教材、进科研”。在课程建设中,《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入选了2021年度上海市重点课程;《新结构环境经济学》已成为北京大学和上海大学合作的全国首开课程。
最后,聂校长对新一届实验班的同学们提出要求:谨记校训“自强不息,先忧后乐”,为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贡献力量,努力学习新结构经济学知识,醒得早也起得早,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不辜负伟大的时代,在中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聂永有教授代表学院为本次开班仪式致辞。聂老师代表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的全体师生感谢林老师长期以来对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并指出,今年12月25日是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成立两周年的纪念日,学院在聂校长的指导下启动了系列纪念活动,用新结构经济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效来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聂老师向第二届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的23位同学寄语:各位同学选择了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也就是选择了未来,选择了实现经世济民、经世济国理想,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届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也期待各位同学的成功。

接下来,尹应凯老师对首届实验班的开办情况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第一届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于2020年10月20日开班,首期学员30名。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讲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验班的发展规划可总结为“五位一体”,即新结构经济学进课堂、进课外、进讲座、进科研以及进实践。“进课堂”:学院开设了一系列新结构经济学课程,包括《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解读中国经济》、全国首开《新结构环境经济学》,同时在《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等传统课程的讲授中加入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元素;未来计划开设包括《解读上海经济》在内的一系列课程。“进课外”:实验班学员在上海市“挑战杯”、“互联网+”等比赛中屡获最高奖项,并参与一系列国家级、上海市级双创项目;每周三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平台、新结构经济学读书会等。“进讲座”:邀请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王勇老师、付才辉老师和赵秋运老师为实验班同学带来了新结构经济学系列精彩讲座。“进科研”:围绕新结构经济学的底层逻辑“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展开中国问题研究;上海大学本科生学术论坛中,实验班学员包揽一、二、三等奖,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进实践”:刘亚洲工作室培育新结构经济学科研新生力量;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学员完成的案例分析、创新论文等假期作业成为学员参与本科生学术论坛、发表核心期刊的重要素材和实践经验。
尹老师最后寄语道,在林毅夫教授的支持和新结构经济学联盟高校的帮助下,上海大学目前已经是、未来更将会是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重地和人才培养的重镇;然而,在已取得的成绩中,还存在不足,而今迈步从头越,希望未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突破。感谢在最好的时代,我们与新结构经济学相遇,并表示我们上海大学会在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领域早醒早起,做晨曦中的赶路人,更上层楼的攀登者。

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秘书长、经济学院教学副院长刘康兵老师对第二届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的课程安排进行介绍。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课程建设目标是“承北大标杆,建上大特色”。实验班的同学须选修新结构经济学的一个“5+3”套餐课程,包括《新结构金融学》、《新结构国际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解读中国经济》以及即将开设的具有上大特色的《解读上海经济》等课程,学院也将针对实验班学员专门开设《中级宏观经济学》和《中级微观经济学》等基础性课程。
在课程建设的经验方面,刘老师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两门。一是在林毅夫教授指导下,上大团队积极探索,课程负责人尹应凯老师联袂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郑洁老师和上海大学新进教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出站博士后朱欢老师,在全国首开《新结构环境经济学》课程,每一次课程的内容均通过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公众号向联盟所有成员高校进行分享,期待在联盟成员的共同支持下,能够把《新结构环境经济学》课程打造成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建设成为联盟精品课程。二是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开办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于今年获评“上海市重点课程”,这是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一项重大成就。在未来,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团队也将继续对标国家一流课程,打造和建设后续的新结构经济学系列课程,推动新结构经济学事业稳步前进。

作为第二届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班主任,朱欢老师对实验班的常态化管理进行了规定与展望。朱欢老师介绍了第二届新结构实验班的学员招生情况,本次招生面向经济学院2020级金融学本科生,经过电子材料审核和现场面试,共有23名学员入选,学员成绩均名列年级前茅。随后朱老师针对本届实验班的常规性活动进行了介绍。在科研方面,开展双周学术研讨交流会,学习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让学生了解新结构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包括最重要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认识论和“一分析、三归纳”的方法论。在实践方面,由实验班导师带领学员开展学术论文研究和写作,并定期开办新结构经济学的高端系列讲座,引导学员掌握新结构经济研究的范式。在生活方面,将每月举行午餐会,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学员提供学术和生活上的双重帮助。朱老师还强调了新结构经济学的“知成一体”,希望实验班学员能够将所学到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加以实践运用,期待在未来的本科生学术论坛、国家级项目和竞赛上看到实验班学员的身影。
接着,朱老师为班级设计文创产品的第二届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同学颁奖。其中,张学成、胡盎然同学带领小组设计的班徽以地球作为主要元素,融入林毅夫教授希望全世界摆脱贫困、振兴经济的愿望,获得“最佳创意奖”; 单雄飞同学带领团队设计的印有“因行得知,用知践行,唯成证知,知成一体”字样的帆布袋与融入陆家嘴地标图样的班服获得“最深思想奖”;李涵悦、李心怡同学带领小组设计的以书本和词云为主要元素的帆布袋和以大树为主要元素并绘有“iNSE”字样的班服获得“最优设计奖”。
最后,朱老师向大家发布了“长三角新结构经济学学子论坛”征文活动的通知。此次活动是首次面向长三角地区新结构经济学联盟高校在校学生的征文活动,题材包括青年学子对新结构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心得、学术论文、案例研究等,希望各位同学踊跃参加,在活动中阐述自己对新结构经济学的学习感悟与研究成果。

在学员代表发言环节,第二届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的李佳豪同学讲述了“我与新结构经济学”的故事。李佳豪同学在尹应凯老师的带领下与新结构经济学结缘,并由此参加大学生“互联网+”项目团队,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重要思想,践行“知成一体”新结构经济学的精神。正是新结构经济学的魅力一直激励着团队从校赛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又成功晋级市赛,获得上海市金奖,刷新了上海大学在本项顶级赛事的最佳成绩,最后晋级国赛,并获得国赛的铜奖。李佳豪同学希望未来能跟随老师们深入学习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探讨中国金融发展、区域振兴、城市改革等有意义的问题,与老师们、同学们一起在中国自主创新的新结构经济学领域吸取养分、收获成长、贡献力量,茁壮成长为新结构经济学领域的参天大树。

首届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的学员代表、班长陈彦琳同学在发言中首先祝贺学弟学妹们进入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接着通过回顾林老师去年亲临上大带来的“三问一答”座谈,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为自己带来的启示概括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新结构经济学兼具理论的科学性和方法论的实践性。随后陈彦琳同学简要列举了实验班丰富的课程体系,并代表全体学员感谢上大和北大提供的宝贵平台、感谢老师们为实验班的开创及课程搭建所做的辛勤付出。新结构经济学的学习不局限于理论,更在于“知成一体”,实验班的同学们以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从底层逻辑要素禀赋及结构出发,开展了“互联网+”和“挑战杯”等实践项目并获得佳绩。在分享自身经历后,陈彦琳同学向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两点学习建议:第一是选择了新结构经济学就要“醒得早也起得早”,发挥专业精神、结合现实问题融会贯通;第二是新结构经济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为理论的数理模型化,因而要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最后,陈彦琳同学引用了林老师曾说过的“21世纪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期望同学们能有新时代背景下的使命感与“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脚踏实地地学习新结构经济学,扎根于中国实际、切实实践上大学子“自强不息、先忧后乐”的校训精神。

在开班仪式的第二大环节,林毅夫老师为第二届实验班同学带来了热情洋溢、精彩纷呈的开班第一讲,最后以“四问四答”的形式为仪式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参会老师和同学们都备受鼓舞,纷纷表示将继续在新结构经济学研究的道路上晨曦赶路、更上层楼,发挥“干就干成一流、做就做到极致”的上大人精神,共攀学习和研究高峰,为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积极贡献上大力量。 (撰稿:陈彦琳、胡琳娜、奚卫滢、张益娇、孙语、李佳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