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上大,诗教流芳——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师生在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赛事中连创佳绩

发布日期: 2021/12/29  投稿: 胡瑕    部门: 教务部   浏览次数:    返回

近日,“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我校师生在诗词讲解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共荣获大学教师组一等奖1项(文学院博士后刘慧宽),大学生组一等奖2项(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媛颖、硕士研究生郭繁荣)、三等奖1项(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银文),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文学院姚蓉教授、曹辛华教授)等7项个人奖项。上海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是该项目中唯一入选的上海高等院校。



2021年春季,大赛组委会增设“大学生组”作为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新项目,我校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负责本年度比赛的组织和选拔工作,并联系专业的摄影团队配合课程录制。通过全校范围内的层层选拔,最终确定刘蕊、刘慧宽、张媛颖、郭繁荣、银文等师生五人参赛。姚蓉和曹辛华二位教授作为指导教师,对选手的参赛题目、讲解思路、课堂互动、神情仪态等方面给出了系统、细致的指导意见。经过不断演练和完善,五位选手及其作品在上海赛区脱颖而出,悉数获奖。其中三人在浙江诸暨举办的全国总决赛中表现优异,代表学校获得了诗词讲解赛项一等奖的“大满贯”。



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自2019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其中诗词讲解赛项为近年来唯一面向各级学校在职教师的、以古典诗词讲解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赛事,更得到了叶嘉莹先生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并冠以“迦陵杯”之名。2020年,大赛组委会首次将“大学教师组”增入比赛项目,在上海大学教务部、校语委的积极指导以及时任文学院副院长、诗礼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主任姚蓉教授的充分协调下,我校特聘教授、“伟长学者”、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曹辛华教授参加了大学教师组的比赛,并旗开得胜,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规范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国家语委于2021年12月印发《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大赛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负责实施的公益性、全国性赛事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大赛组委会“主任由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担任”,大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将竞赛内容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文化普及资源、文化产品资源等,推动大赛成果广泛推广和应用。

我校在连续两年的参赛过程中不仅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经验。这既是上海大学教育部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获得的重要成绩,也标志着我校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从事诗词研究的教师和爱好诗词的学生们参与其中,将我校在诗礼文化研究、诗词教育传播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方面的优势和传统充分继承并发扬光大。

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是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自2018年成立以来,在校领导充分肯定,以及邵炳军教授、姚蓉教授两届基地主任的指导和带动下,形成了成熟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诗词吟诵方面表现突出。姚蓉教授的线上课程《中华古典诗词吟诵》入选2021年度“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由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和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共同主办的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吟诵大会是全国唯一以诗词吟诵为主题并享有很高声誉的专业性盛会,同时也是上海大学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大会集展演与竞赛于一体,自2017至今已连续举办至第五届,我校学生连续获得两届特等奖,获奖团队中不乏海外留学生的积极参与。今年10月,刘慧宽和银文在浙江富阳代表上海大学和基地参加“施肩吾杯”中华诗词吟诵大赛,获得三等奖两项。经过基地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基地现已经成为全国吟诵教育和传播的高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