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赋能城市文化发展 ——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22/01/18  投稿: 张怡怡    部门: 科研管理部   浏览次数:    返回

开幕启动仪式现场


由上海大学发起的公共艺术领域的国际性评奖活动——“国际公共艺术奖”(IAPA)评奖系列活动已持续举办了十年,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平台与品牌。

作为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国际公共艺术奖”2011年由《公共艺术》(中国)杂志与美国《公共艺术评论》(Public Art Review)杂志合作发起,旨在为世界各地区正在开发中的城市提供公共艺术建设范例,引领公共艺术潮流,强化城市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作为“国际公共艺术奖”的持续性主题,“地方重塑”凸显出公共艺术在以艺术语言和方式缓解社会矛盾、解决公共问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预示了公共艺术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于2022年1月14-15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由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共同主办,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研究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承办,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和旅游局、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


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副主席和发起人、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汪大伟主持国际公共艺术论坛主旨演讲。


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上,颁奖嘉宾与线上嘉宾路易斯·比格斯、杰克·贝克以及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评委、获奖艺术家、研究员等合影。


本届活动继续围绕“地方重塑”的主题,邀请国内外公共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与交流。第五届评委会主席、国际公共艺术协会副主席、发起人、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汪大伟,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黄晓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国际双年展协会原主席李龙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上海大学建筑设计院总规划师刘勇,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副主任魏秦,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数码系副主任陈志刚,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数码系教师、国际公共艺术协会东亚及东南亚区咨询委员张羽洁出席了本次活动。


国际公共艺术论坛中,线上线下嘉宾交流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李龙雨发言


社会学院院长黄晓春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中,以“艺术推动公共性建构——当代中国社区建设的新路径”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从社区治理的视角探讨了社区建设中的公共性困境以及艺术如何推动公共性的构建。上海美术学院李龙雨教授以“气候变化时代的公共艺术”为题,探讨了在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挑战下,公共艺术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多样性、促进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副主任魏秦以“艺术针灸·社区赋能”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在刚刚举行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的黄浦区南昌路街区变电设施更新项目的创作理念与实践成果。

此外,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刘勇和数码系副主任陈志刚担任了国际公共艺术分论坛主持人,数码系张羽洁老师担任了全球7大地区案例研讨会的线上主持人。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黄晓春发言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副主任魏秦发言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数码系张羽洁老师主持国际公共艺术论坛-北美地区案例研讨会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刘勇主持国际公共艺术论坛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数码系主任陈志刚主持国际公共艺术论坛


在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上,汪大伟院长作为本届评委会主席介绍了本届国际公共艺术奖的基本情况和评选过程。他指出:国际公共艺术奖的宗旨是以传播公共艺术核心价值为目标,通过研究世界各地优秀案例,揭示公共艺术在改善公共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提升文化艺术水准、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国际成功经验,并为主办地赋能。地方重塑理念,是公共艺术的重要价值,以艺术的方式促进文化发展,服务城市建设,解决社会问题,对地方精神生活、文化内涵的重塑与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希望本届的国际公共艺术案例,能够为中国城乡发展带来最有价值的经验和全新的理念。

颁奖环节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国际双年展协会原主席李龙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委员会副主任赵健,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董华峰,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协副主席王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苗登宇揭晓了国际公共艺术奖7个地区获奖名单和1个大奖获奖名单。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颁奖活动采取了虚实结合方式进行现场颁奖,获奖者以虚拟形像出现在颁奖典礼现场,并发表获奖感言。这种全新的尝试也是疫情期间对于公共艺术活动的一种全新探索,为未来的公共艺术发展以及国际交流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新的思路。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为本届获得“国际公共艺术奖”大奖案例颁奖。


获得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的案例分别是:


北美地区:雷尔·圣·弗雷泰洛艺术家团体(Rael San Fratello),《跷跷板墙》(Teeter Totter Wall


大洋洲地区:蒂塔·萨莱纳(Tita Salina)和欧文·艾梅特(Irwan Ahmett),《北上朝圣》(Ziarah Utara


东亚地区:Junk House、朱慧英(Hai Ying Zhu)和宏贝利(Baily Hong),《新游戏,新连接,新常态》


西中南亚地区:阿西姆·瓦齐夫(Asim Waqif),《洛伊》(Loy)


欧亚地区:马尔杰蒂卡·波蒂奇和荷兰OOZE建筑事务所(Marjetica Potrčand OOZE),《水与土:国王十字池塘俱乐部》(Of Soil and Water: King’s Cross Pond Club


非洲地区:阿图罗·维托里(Arturo Vittori)的《瓦尔卡·沃特水塔》(Warka Water Tower


拉丁美洲地区:扩展建筑团队(Expanded Architecture Collective),《波托西社区电影院》(Potocine


其中《跷跷板墙》获得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全球大奖。

国际公共艺术奖的举办,不仅彰显了全球各个地区的审美取向,也凸显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性、丰富性。期待本届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中国的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