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大师生隔空合诵《这是一个战斗的春天》2022年3月
师生同心协力抗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了声援上大,上海大学演讲与朗诵协会组织发起一场有“声”接力,隔空合诵原创作品《这是一个战斗的春天》,为抗“疫”加油。该作品是由学校设备处刘德余老师倾心创作。协会向刘老师表达想开展线上诵读活动后,他表示作为学校一员愿意全力一试。刘老师在疫情隔离期间没有电脑,创作受限,但他克服困难用手机编辑完成了作品的初稿。

(作品文稿与刘德余老师的创作初心)
在创作过程中,协会秘书处(对外联络处)姜芬芬、(宣传部)谢瑾与刘德余老师通过微信,就作品的内容和朗诵表达,开展了多次交流讨论,这首振奋人心且专属于上大的原创诗歌最终定稿。刘老师本人对作品的创作和诵读见解独到,他认为“放在那里是安静的文字,但诵读者可以让作品发挥更大的力量。疫情保卫战本来就是一场战争,只有把它提高到战争角度才能体现我们对抗“疫”的高度重视。学校从老师到学生,从保洁到保安、宿管阿姨……每个人在这场战役中都是一名战士,不能降低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所以朗诵者要把自己看成一名军人,我们此时此刻就在战场,要带着不怕死的精神、坚定的意志、必胜的决心去朗诵,相信我们这场无声的战“疫”一定能胜利!
为了更广泛地传递正能量,寻找愿意为学校抗“疫”发“声”的师生,演讲与朗诵协会群中发起了10个名额的限时接龙(作品篇幅有限)。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短短时间,有尽20余位老师参与报名。为了鼓励师生的热情,姜芬芬老师根据作品内容、诵读人数和形式,编排出23人的诵读版文本。师生按照分配情况各自酝酿准备音频。校园管控期间,条件有限,大家有的在集体大办公室,只能躲到洗手间里录制;有的用被子裹着录制;还有老师白天要线上教学,只能深夜录制。一条条音频接踵而至,虽然空间不足、设备有限,但是丝毫阻挡不了大家参与的热情。

最后,50多条音频搜集完毕,760多字文稿的语句推敲、诵读技巧的点对点微信指导、配乐的精心挑选、音频的语速调整,一次次的打磨、一条条的修剪,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语言,承载着我们每个上大人对这场无声战斗的必胜信念。
隔空不隔爱,同一首诗、不同的你、共同的信念。让我们一起用声音传递力量,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为学校战“疫”加油!

致敬!这个春天一同战“疫”的上大人!

作者:刘德余,又名大漠孤烟,上海大学设备处,军旅豪放爱国主义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在不同刊物发表数篇。业余创作400多篇诗词,主要作品《我想再活五百年》《梦千秋》《你曾走过》《烈酒肝肠》《忧》《父亲》《巨龙腾飞 千年绝唱》《狼烟四空》《铁血忠梁》《岳飞》《八百》《复千秋大业》《英雄》《梦乡》《春秋气骨》等。
音频制作:姜芬芬,又名缤芬果味,上海大学对外联络处,上海市朗诵协会优秀会员,第三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教师组二等奖、我和我的祖国——上海市女教师主题诗歌诵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上海大学巾帼追梦朗诵会一等奖。
诵读者(出场顺序):张峰 机自学院/姜芬芬 外联处/刘引烽 材料学院/邵奋芬 理学院/刘峰 新传学院/顾晓英 教务部/李放 校医院/孙雯 新传学院/宋华未 审计处/侯文婷 招毕办/翟宇毅 机自学院/苏洁 新传学院/朱婷 经济学院/高宏伶 管理学院/卢建弟 后保部/杨秀君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艳芬 马克思主义学院/余舟捷 美术学院/朱晓文 悉商学院/夏上云 信息办/何欢 房产处/刘北辰 招毕办/侯昕宇 中欧学院(撰稿:姜芬芬 侯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