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志愿精神书写青春力量——计算机学院学子青春战疫实录

发布日期: 2022/04/12  投稿: 李清怡    部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计算机学院学子积极投身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以赤诚之心,为热爱的校园尽锐出战,让青春在抗疫中闪闪发光!

·“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

18级直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薛至言,上海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



作为上海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薛至言在3月2日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了校内益新检测点。当发现这里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协助维持秩序、引导师生。“我作为党支部的一员就想着在支部群里召集一下党员同志们。”在他的号召下,2018级本科生党支部迅速组建起一支7人先锋队,一直工作到凌晨5点,无一人掉队。校园开启闭环管理的初期,每个地方都急需人力,往往是哪里最缺人,就去哪里顶。薛至言计算过,自己曾服务于包括核酸检测、物资传递、校区巡逻等在内的七个不同的志愿者岗位。“每个志愿者岗位在刚设立的时候,尤其需要我们组织者去参与。一方面要带领着志愿者尽快熟悉工作内容、解决一些突发情况,另一方面要广泛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反馈,按照实际情况优化服务方式。”

3月17日,学校由封闭管理进入准封闭管理,在沪有固定居所的学生可以申请离校居家学习。在薛至言已经完成了各类志愿服务的交接工作,正准备离校的时候,接到了指导老师的电话:“宝山校区本部往返东区、南区的通勤通道即将开放,需要大量学生骨干和志愿者维持秩序、优化方案。”没有犹豫,薛至言决定留守学校,留守在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作为一名党员,学校有需要,我就应该留下来。”在通勤正式开始前,作为东区往返校内通道的志愿者负责人,薛至言和小伙伴们在排队处和路口进行了多次模拟,细致地在地图上标记了志愿者的点位,定岗定责;为了提高效率、减轻志愿者压力,他联系制作了多块指示牌用于引导人流通行。通道开放后的连续几天里,薛至言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要起床,负责一天五个时间段东门通勤志愿者工作,结束最晚一班岗回到寝室已是晚上十点半,日均步数超过两万。



近日,团市委、市学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为上海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开展“爱心云托班”陪伴服务,号召全市各高校组建志愿团队,为冲锋在抗疫前线的城市保障人员解决“后顾之忧”。收到通知后,薛至言积极响应,号召研究生支教团第一时间成立招募工作组,在两天时间内高效完成志愿者报名、面试及培训工作,最终组建起一支由研支团成员为骨干,优秀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服务团队。在进博会志愿者管理经验的加持下,薛至言迅速确立了分组层级化组织、按需激活志愿者的管理模式。作为志愿者和孩子们信息交流的中心,他将孩子的实际需求与志愿者的各项特点进行匹配,根据“一家一策”原则,制定个性化方案,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

他说,“面对疫情,我们正无比团结地打着一场艰难的战斗,身处一线的人们奋不顾身,舍小家为大家。而拥有着稳定生活的我们,也应该尽绵薄之力守护者前线的他们。通过这次‘爱心云托班’我们不仅仅想帮助这些抗疫一线的英雄们解决后顾之忧,对于我们这些将要赴西部支教的同学而言更是一次打磨和历练的机会。相信我们会陪伴着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迎接这场战斗最终的胜利。”

·“挺身而出、承担责任,共同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18级直招智能科学与技术1班 李震宇,2018级本科生党支部党小组组长



校园封控期间,李震宇第一时间加入了学校的防疫志愿者队伍;随后又担任层长与临时楼长,由于楼内部分同学已经回家,原先的网格化管理节点出现空缺,需要进行一次重组,做到不落一间,不漏一人,他与其他同学共同组织了党员值班服务,保障防疫措施与日常生活有序进行。“面对疫情与未知,我最初也是有些茫然与彷徨的,但看到身边的大白、红马甲、蓝马甲、橄榄绿们,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内心。也许有时方案不能尽善尽美,但我看到了大家的努力与拼搏,敢于挺身而出、承担责任,共同应对接下来的挑战。每一名党员或者志愿者,就是一面旗帜,迎难而上、担当使命正是我们展现的青春风采,我坚信我们会共渡难关、取得胜利。”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20级直招智能科学与技术5班 黄知秋,计算机学院团学组织骨干



“作为青马工程的一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一员,当疫情席卷上海时,我责无旁贷,当学校需要我时,便第一时间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志愿服务期间,黄知秋主要在尔美核酸监测点和新世纪北门当志愿者。由于尔美核酸监测点主要面向住在校内的同学和教职工,所以服务人数众多。期间,他的主要工作为引流和为大家解答问题,在保证大家安全间距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快检测的速度。同时,尽量通过耐心的解答,安慰老师同学,使大家不要过于恐慌。在新世纪北门担任志愿者期间,他主要负责物资运输,帮同学们传递外卖药品或者家长送来的生活必需品等,减少校内同学与外界的接触。做好志愿服务,他相信上海能早日战胜这次的疫情,大家能在教室上课,能出校门约饭,去顾村公园赏樱花,共同迎接回那个生机盎然的上大,一切都将渐渐好起来。

·“全民抗疫,我们一起守‘沪’明珠“

20级分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杨涵祺,计算机学院团学组织骨干



杨涵祺在党员服务队担任送水组组长的工作。疫情封控,使物资配送困难,有很多寝室的饮用水都断供了。因此他主动联系了老师与相关负责人,希望协助师傅送水,缓解园区饮用水紧张的问题,随后和几个计算机学院的同学开始了忙碌的志愿者送水工作,一个仓库七百多桶水,大家手提车送,一个上午就把仓库清空了,“看到同学们能及时配送到饮用水,我们再辛苦都值得。“

·“志愿活动像彩色铅笔,为生活增加许多色彩”

20级分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韩佳珂,班长



在最近的封校隔离的一个月左右,韩佳珂参与的志愿活动大大小小加起来四十余次,疫情期间志愿活动充满了她大部分的课余生活,在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之后,她形容自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每一次全校核酸检测的队伍引导,秩序维护;全校抗原检测时的试剂发放与统计;日常的生活园区巡逻;准封闭时期的片区通勤流动的秩序引导等。4月7日,她代表上海大学志愿者团队接受了上海新闻广播媒体抗击疫情特别节目的电话采访,介绍了学校开展的Tony天团志愿服务以及聚丰园宾馆为外出就医回来后集中隔离的同学提供生活保障等志愿活动。她说,“志愿活动,就像一只彩色铅笔,给我隔离期间的生活增加了许多色彩,穿上红马甲,拿上大喇叭,在帮助他人,给别人带来方便的同时,收获的一声谢谢,一个微笑,内心便收获了无尽快乐,许多慰藉。”

·“我永远守候在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

20级分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 王昭,上海大学国旗仪仗队成员



从全校第一次做核酸检测开始,王昭就参加了各项志愿活动,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始终践行着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冲锋在第一线。疫情初始,他主动请缨加入上海大学橄榄绿抗疫突击队中来,服从命令,执行各项任务,在值守乐乎楼期间,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努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舒适的隔离环境。在学校转入准封闭管理期间,主动报名加入上海大学tony天团,义务为同学理发,并且担任了新世纪点位的小队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同学解决头等大事,让大家在学习与生活中不为理发而苦恼。“作为军人,我永远守侯在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花有重开日,上大的樱花快要绽放,即将迎接我们的,永远是最后的胜利!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我有责任以实际行动为校园防疫工作助力”

2021级第一党支部书记 蔡承佑,2021级第四党支部书记 陈雨,2021级联培班班长 陈浩,2021级学硕三班班长 朱忠智



校园封控期间,陈雨就带领支部党员参加宝山校区校内联合巡逻工作,提醒学生们不要大规模聚集,并对聚集人员进行劝离。4月10日,他与几位研究生骨干蔡承佑、陈浩、朱忠智联合报名前往图报厅担当5号楼外志愿者,以实际行动支援疫情防控。蔡承佑在物资组,参与分装、搬运、发放和核对物资,降低接触传播风险。早出晚归,不辞辛劳,保障楼内同学所需要的实际物资。陈雨、陈浩、朱忠智在核酸组,督促楼内同学做好核酸检测,及时反馈结果,参与协助楼内网格化管理,促进楼内外联动。“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能独善其身,作为党员,要能担当有作为,要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所以在抗击疫情,守卫校园的关键时刻,就需要我们率先垂范,拿出样子来,因为我是党员,所以舍我其谁!”

此外,为帮助计算机学院学生志愿者们掌握正确的防护要点,4月8日,计算机学院点石成金志愿者团队、“萤火之森”心理协会在线上为学院全体疫情防控志愿者举办了“疫情防控志愿者防护要点专项培训”,帮助他们做好自身防护和心理调节、从容应对突发事件,更好地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他们褪去稚嫩,变得坚强,他们迎难而上,逆风闪光,计算机学院学子怀着赤诚的爱,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