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日起,上海大学正式进入战“疫”进行时,至今已经40余天。12000余名在校的研究生分布在不同区域网格的宿舍里,尽管处于封闭管理、足不出户的特殊时期,日常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他们依旧慎终如始、同心战疫,学习生活两不误,在自觉自律中积蓄成长力量,在守望相助中彰显责任担当,在全面发展中昂扬乐观向上。疫情促成长、逆境恰自强,SHUer足不出户的生活也有千百种精彩!
自律+互助 冲锋战疫一线,守护校园净土
红袖章、蓝马甲、白防护服……特殊时期校园里的夺目色彩,描绘出上大学子自觉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为夯实网格化管理、织密疫情防控网,很多研究生主动投身于学校楼栋网格化管理工作贡献力量。
机自学院19级研究生党员凤泽元是宝山校区网格片区为数不多的毕业生楼长,自实行“足不出户”政策以来,他平均每天投入防疫工作的时间在4-5小时,负责楼内人员信息统计与更新、防疫物资的领取与发放、组织核酸检测等工作,“临近毕业,论文的压力与防疫工作叠加,说不辛苦是不可能的,但更希望能在研三最后的时光内与楼内同学共克时艰、战胜疫情,也为我的研究生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封闭管理时期的楼内值班和社区巡逻从接到通知到落实执行都只有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召集志愿者上岗对他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每次招募志愿者党支部同学都主动报名、争先上岗,这让我特别感动。”在近一个月的工作中,面对社区日渐严格的防疫要求,楼内的同学都能自觉自律、积极配合,才使各类防疫措施得以落实。在寻常日子里,他们是同学、朋友,但此刻,他们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上去!”4月1日,当Q楼出现一例核酸检测异常情况,听到学校召集疫情防控专班学生志愿者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0级研究生党员张帅与其他三位舍友第一时间向辅导员主动请缨,迅速整理行李,化身“大白”奔赴战疫一线。从4月2号到现在整整十天,他再也没回过寝室,在图报厅和Q楼来回奔波成了他的常态。协助老师发放一日三餐、配送生活物资及个性化物品、防护服消杀、发放抗原试剂、核酸监测点场控等任务让他忙得停不下来,正值高温天气,穿着厚厚的又不透气的防护服连续工作几个小时,汗水的浸泡让他手部发皱、发白、甚至蜕皮,但他没有丝毫怨言,依旧战斗力满格,和团队同学们在图报厅同吃同住、并肩战斗。“守护好Q楼的同学们,我们责无旁贷。”

身在方寸、心怀天下,环化学院20级硕士研究生党员焦安兴主动报名参加了上海大学“爱心云托班” ,每晚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一位医护人员的孩子进行一小时的课业辅导,同时作为负责人统筹小组志愿者的工作,制订了详细的云辅导计划。“看到云托班讲师志愿者招募的时候,脑海里闪过的是2020年我们在线陪伴援鄂医护子女学习六个月的故事,我就毫不犹豫地再次填写了报名表。” “云陪伴”中,她和小朋友分享课外知识拓展视野,交流身边的抗疫故事互相鼓励。“放心逆行,后方有我”,能在微小之处尽己所能,为“大白”贡献一份力量是她坚持的动力。同时,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她也承担着校内T1宿舍楼楼长的工作,发放物资、统计数据、处理紧急情况……她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楼内239位同学的安全,与大家守望相助,同心战疫!

自强+成长:科研不停摆,运动不止步
每天7点准时起床,洗漱、运动、吃早餐,8点准时坐在书桌前,浏览文献、推导公式、仿真实验、整理文章、参加线上研讨会……这是机自学院NCS导学团队每天有条不紊的日常。疫情虽然暂停了大家前往实验室的脚步,但在导师的关心和带领下,团队同学建立了良好的朋辈帮扶机制,他们自觉组成“云学习”互动小组,探寻分享科学有效的线上学习方法,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在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特殊时期虽然不能和老师同学们见面,但大家每天都会隔空加油打气、抱团取暖,有爱的团队给予了我们前进的动力!”2018级博士研究生程传良说道。

“虽然学习环境改变了,但静下来的时光反而能让我心无旁骛,重新寻找学习、生活的节奏感,更好地充实提升自己。”管理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党员祝博艺和同学们每天坚持早睡早起,他们相约线上平台进行学习打卡,保证高效专注的完成科研计划。学习之余,每晚在寝室和室友们运动健身、劳逸结合,成了她每天最放松的时刻,“疫情期间我学会了打乒乓球、练毛笔字,养成了每天跟着APP跳操的习惯,还报名参加了研究生党员突击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封闭管理这段时光对未来的我们一定是段难忘的特殊回忆。”

文信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郑静萍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进入了毕业论文冲刺期,每天制定好今日的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以及舍友间相互的带动学习,是她在宿舍保持学习效率的小妙招。此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能事半功倍,担任“买饭侠”出门带饭、宿舍阳台晒晒太阳、和舍友每日“Game Time”……从小处发现快乐、累积幸福,都在为封闭管理生活添加着缤纷的色彩。“疫情让毕业前的我们和学校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反而特别珍惜在寝室的每一天。与其抱怨,不如去接纳去享受。”

足不出户期间,如何让同学们“动”起来是经济学院研究生党建中心委员、20级硕士研究生韩婷和20级硕士研究生魏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不能做户外运动,那就因地制宜,在寝室健身。”他们利用keep、B站等软件,通过向专业健身博主学习,亲身示范并强调健身要点,策划“研究生寝室健身节”,动员学生们进行每日健身打卡,迄今已有200余名同学参与。“希望借此次活动,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室内运动中来,养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做到学习健康两不误”。
为了让师生们在线上工作学习之余不忘科学健身、积极抗疫,体育学院第五党支部的研究生党员陈旭、李娇、张鑫淼和万学丽等充分发挥体育专业特长,自发编辑了“五步拳”“仰卧背起”等一系列的室内健身小视频,带动同学们在寝室中进行适度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多才+多彩:以“艺”抗“疫”,“艺”起前行
疫情防控期间所见所闻所思,以及收获到的善意、温暖与感动,是研究生学子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他们以“艺”抗“疫”,“艺”起前行。材料学院2021级研究生郝一帆、周红灯、何忠书、吕明睿四位研究生共同创作了抗疫主题视频《疫尘不染,静待疫散》,目前在b站及微博上的总播放量达5000+。在封闭管理的日子中,四名同学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抗疫工作,或活跃于校园战疫宣传一线,或进行了百余小时的志愿服务……他们用镜头定格下疫情防控期间的校园图景,歌唱着平凡人的那些不平凡,“艺“起为战疫加油!

“白玉兰的形状、矗立的钱伟长像,信念汇聚成力量…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光荣使命,自强不息牢记心头。”这是经济学院21级硕士研究生王林果重新填词的上海大学版《孤勇者》。疫情初期,王林果带着腿伤坚持配合返校,在十余天的隔离期内感受到了太多的温暖:每次优先做核酸、同学们抢着帮忙打饭……亲眼见证了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们连日工作的艰辛,王林果深受感动,在隔离结束后的当晚连夜完成了初版填词创作。“谨以此歌来献给疫情下逆行的大白们,同时也给封闭管理中的同学们加油,大家一起共克时艰,静待春暖花开。”
以“乐”战疫,援“声”上大,这是音乐学子在疫情间奏响的“交响乐”。尽管足不出寝,但他们很快因地制宜在宿舍里练起了小提琴、吉他、萨克斯等乐器,也有同学练起了书法、绘画,还有不少同学积极报名研究生战疫先锋队。朱歆怡、许舒萌、王璐佳等7名研究生主动参与学院师生“隔空合奏”《我的祖国》视频录制,致敬所有奋战一线的抗疫战士。“在静下来的时光里更要做好专业练习,用音乐传递温暖和感动”,朱歆怡说道。

上海美术学院21级版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杨钥灵在微博上看到了上大医学院的研究生同学做志愿者的留影深受触动,“疫情之下,辅导员、宿管阿姨和热心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让人感恩、感动,大家真的太辛苦了!”她连夜创作出了这幅名为《给生活比个“耶”》的纸本水彩致敬校园的守护者,“我们正悄悄累积着坚定、默契、担当和勇气,并一起组合成特有的成长足迹!”上海美术学院21级版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梁雅婷同学在寝室材料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剩余的木板在小小书桌上手工印制、反复刀刻完成了黑白木刻作品《防疫》向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非常感谢他们的付出,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度过这次难关”!

在守望相助的40多个日夜里,我们与日月为伴,与疫情赛跑。我们感谢过许多人,只是别忘了也对自己说一声“谢谢”,感谢你一直在坚持和努力。窗外春已至、花正开,万物在蓬勃生长。请你继续坚信和坚守,等“疫”消云散,一起去拥抱这美好的春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