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讲坛第59讲《面向肿瘤治疗的纳米催化医学》顺利开讲

发布日期: 2022/06/14  投稿: 刘佳    部门: 钱伟长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6月10日下午14:00,钱伟长讲坛第59讲《面向肿瘤治疗的纳米催化医学》在腾讯会议线上顺利开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施剑林院士担任主讲。出席报告的有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施鹰,钱伟长学院党委书记吴蔚,党委副书记、院长周全,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沈青松,副院长任伟,辅导员魏仲奇、周玫,以及钱伟长学院师生和校内外专家学者。讲座由周全院长主持。



报告伊始,施剑林院士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向师生们介绍了自己从陶瓷材料研究转向对于无机介孔材料的合成、性能与应用研究,随后深入到纳米医学和纳米催化医学领域的科研历程。随后,施院士介绍了纳米医学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详细解读了采用纳米材料实现药物的高效输运、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等诸多热点实例,使大家对纳米医学这一新兴的医学专业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详细列举了现阶段在临床上常用的三类肿瘤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化疗和放射疗法,并详细分析了每种治疗手段存在的优势与主要问题。施院士指出,纳米医学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纳米医药输运系统具有可降解性、靶向性、可控性等优势,同时,施院士指出,在化学治疗中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一问题仍面临巨大挑战,无法得到完全解决。



常规癌症治疗中化疗使用的化学药物存在很强的毒副作用,围绕这一难题,施剑林院士领衔最新提出采用纳米催化的方法实现肿瘤的治疗。施院士在回顾催化医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为师生详细讲授了“纳米催化医学”的概念、研究前沿和最新进展。“纳米催化医学”不使用传统的高毒性化疗药物,而是采用对正常组织无毒或低毒的纳米材料或分子,在进入肿瘤等病灶后,通过原位发生化学反应,仅在肿瘤内产生有毒抗癌物种,或对于其它疾病起到治疗作用,从而达到肿瘤等重大疾病特异性精准治疗的目的。施院士为师生们具体讲述了纳米催化肿瘤治疗的两大策略——催化反应调控瘤内氧分子(O2)和活性氧(ROS),以及纳米催化免疫。施院士介绍了氧调控的三种方法:外场催化ROS产生、内场催化的Fenton反应以及ROS协同其他策略,并阐明了纳米催化耗氧、增氧来配合肿瘤治疗的原理。施院士通过一系列效果图、数据图表以及实物的前后对比,展现了纳米催化对肿瘤治疗的显著效果,使师生对纳米催化有更直观清晰的了解。接着,施院士结合反应流程图解释了纳米催化免疫的机理,提出了纳米催化医学结合固有免疫激发这一治疗方法的可能性。此外,施院士还介绍了一种特殊的细胞解聚疗法,并以膀胱癌和中低位结直肠癌为例,具体解释了这一疗法的机理以及治疗效果,并对下一步即将开展的人体试验进行了展望。



报告最后,施院士分享了他在科研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并建议同学们在顺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要结合个人兴趣、现有条件和自身能力选择研究领域。施院士强调,做研究要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学科的最新成就,这样才能开辟出全新的研究领域。报告结束后,师生们积极地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施院士结合纳米医药领域的相关内容给予了耐心详细地解答。

此次报告不仅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纳米催化医学在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取得的巨大突破,同时也使同学们对未来如何选择科研方向有了更为深刻和理性的思考。通过此次报告,相信同学们会在地学好基础学科、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重视学科的交叉融合,明确科研志向和专业志趣,努力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科研梦想。(撰稿:孙翰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