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暨教育国际化高峰论坛圆桌对话四“国际教育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成功举办。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里斯本大学副校长Joao Peixoto、科廷大学协理副校长张啸天、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蔡永莲、西交利物浦大学助理副校长席阮周林五位校长发表讲话,在全球化大背景和后疫情时代下,深入探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国际教育的发展路径,共同展望国际教育合作的巨大潜力与人才培养使命。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主持本场圆桌对话。
童世骏认为,在地缘政治和全球疫情双重影响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面临特殊的挑战,但这恰恰体现出国际合作大学的重要性。我们应从思想层面、精神层面、价值层面加以应对,把世界主义和爱国主义、世界公民和民族成员的关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既做一个爱国主义者,又做一个世界主义者。
Joao Peixoto表示,应对全球人员的流动的障碍和限制,推动各国政府间的双边或多边学历、证书互认,找到更多的机会和合作空间,促进知识的跨国流动和互相理解,是大学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张啸天谈到当前的四个主要挑战:其一,在后疫情时代如何重启教师和学生的流动、交流;其二,如何应对并满足新一代学生对实践性学习过程、多学科综合性学习环境和多元文化体验的全新需求;其三,如何开拓教育市场,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高质量的再赋能培训课程;其四,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下,大学应如何扮演支持者的角色。
蔡永莲认为,国际教育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交织,在地国际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中外合作办学迎来了新的机遇,然而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开发应用、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的落实均对学校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阮周林分享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化与本土化并存的办学经验,以学生为中心,以研究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自我发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使其具有全球视野、国际竞争的战略优势。
随后,与会嘉宾围绕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对国际教育合作的影响和数字化对国际教育合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童世骏表示对中国、对上海充满信心,上海纽约大学正在推行的本科课程改革对纽约本部也非常有参考意义。Joao Peixoto同样对疫情后的全球复苏充满信心,他认为虽然数字化会给教学模式、知识习得模式带来很多改变,但通过线下直面交流带来的思想碰撞显然是更重要的交流方式。张啸天认为数字化是一个辅助性的角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科研中的需求。诚然,把数字化融入到常规的工作、科研、教学当中需要时间,但我们必须适应这样的转变。蔡永莲指出,尽管新冠疫情是短期阶段性的影响因素,然而它所引发的线上线下教学深化改革是一种长期不可逆的趋势,她据此提出了“三个深度融合”,一是把国际化的评价要素融合到整个教育发展的规划体系中去,二是把国际化元素融合到整体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中去,三是要把国际化元素融合到“国内留学”的教育后勤保障中去。阮周林谈到,大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其能够借助数字化的平台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最后,聂清指出,国际教育合作关乎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达成共识,大学有使命、有责任也有能力坚定地实践、探索、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使中外合作教育绽放越来越美丽的光彩。
“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暨教育国际化高峰论坛” 于9月23日下午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论坛主旨报告和圆桌对话环节面向全球进行双语直播。本次论坛包含 “面向未来的大学使命与变革”主旨发言和 “时代变革中的大学使命”“面向未来的卓越人才培养”“大学与城市的融合创新”“国际教育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四个分主题的圆桌对话。来自全球24所中外大学的校长出席,百余人现场参会,近一万七千人次在线观看。(撰稿 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