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书》暨茶文化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22/12/15  投稿: 顾笑笑    部门:    浏览次数:    返回

12月11日下午,上海大学出版社以“腾讯会议+B站直播”形式举办《中国茶书》暨茶文化研讨会。上海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中国茶书》总策划苟燕楠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中国茶书》主编郑培凯教授,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关剑平教授,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徐静波教授,大唐贡茶院院长林瑞炀,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陶峻骏,福建海军医院原副院长蔡子节,上海大学潘璋敏教授等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领域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戴骏豪主持。


(图 1 与会者线上合影)


会议开始,戴骏豪社长对会议背景和宗旨、与会嘉宾作了介绍。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的背景下举办的,申遗成功对弘扬中国茶文化意义非凡。作为依托综合性研究型高校的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不仅长期致力于茶文化图书出版工作,而且积极搭平台、链资源,推动跨专业跨领域跨行业交流合作,促进中国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前两年,上海大学出版社即筹划出版《中国茶书》(全五册),2022年正式向社会推出,可谓恰逢其时。该书汇编现存自唐迄清与茶叶、茶饮相关茶书114种,是同类图书中收录中国古代茶书最多最全的一种,兼顾学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双重功能,专业且权威,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重要意义。

接着,播放《中国茶书》宣传片,让与会嘉宾和B站观看此次会议直播的观众对《中国茶书》有更详细的了解。


(图 2 《中国茶书》宣传片)


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中国茶书》的编纂缘起、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以及中国茶文化的特质和医药价值、日本对中国茶文化的吸收和发展、视觉引导下的茶空间美学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交流。

关于《中国茶书》的编纂缘起,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中国茶书》主编郑培凯教授娓娓道来。为梳理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他在台湾、香港任教期间便长期从事中国茶文化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茶史专家朱自振的邀约下,两人通力合作约六年时间,对中国历代茶书进行了全面整理、校对和注释,最终编纂出《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上下),2007年由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上海大学出版社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购入版权,再版《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上下),并更名为“中国茶书”,出版《中国茶书·唐宋元》和《中国茶书·明》(上下)、《中国茶书·清》(上下)。郑培凯教授认为,《中国茶书》的编纂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过去学者在基本史料校注问题上处理得总是不太准确,以至于学术研究也容易产生歧义,学界难以展开深入讨论。该书足以正本清源,夯实传承弘扬中国茶文化的史料基础。考虑到考古界等有了新的发现,以及再版将面向新的更广大读者,于是又专门为再版写了新的序言。

关于《中国茶书》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从茶学的分期入手对《中国茶书》的历史地位进行宏观分析,认为茶学可分为古典茶学、近代茶学、现代茶学三个阶段,《中国茶书》为古典学之集大成者。大唐贡茶院院长林瑞炀等制茶专家表示,《中国茶书》为茶业从业者系统全面地了解传统茶文化提供了一本宝典。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特质,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关剑平教授进行了题为“二重证据下的中国茶文化特质研究”的专题讲解。他指出,目前我国茶文化的特点集中投射于生产文化、农民文化,今后应全面建设中国茶文化,重点是消费文化、市民文化,要强化文化研究,而不是就茶说茶研究茶业史。

关于茶的医药价值,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指出,中国茶学的一贯目标是茶医学,以茶养生。福建海军医院原副院长蔡子节从中医视角对茶的养身和治病功效等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指出,科学饮茶有利于身体健康,但不能将茶混同于药,用茶代替药,不能肆意夸大饮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此外,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陶峻骏秘书长介绍了上海茶业发展情况,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徐静波教授以“日本对中国茶文化的吸收和发展”为题、上海大学潘璋敏教授以“沉浸与隔绝——视觉引导下的茶空间美学”进行了专题分享。


(图 3 苟燕楠教授讲话)


会议最后,上海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中国茶书》总策划苟燕楠教授发表讲话,称赞这次研讨会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他希望可以经常举办此类研讨弘扬茶文化的高水平会议,为弘扬茶文化创造更多平台和机会。他呼吁学界加强中国茶文化研究,拿出更多有分量的著作。对于上海大学出版社多年来在茶文化图书出版领域所做的工作,他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要求出版社一如既往在茶文化图书出版和宣传上做足功课,早日形成国内知名、走向世界的茶文化图书品牌,助力中国茶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戴骏豪社长表示,上海大学出版社将始终坚持“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出贡献。(撰稿: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