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第八届“我心中的的好导师”,揭晓!

发布日期: 2023/01/05  投稿: 柳杰    部门:    浏览次数:    返回

在研途求学的路上

最幸运的是邂逅一名好导师

他们

既是我们科研的领航者

也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

以理想信念指引成长道路

以道德情操温润学子心灵

以扎实学识传道授业解惑

以仁爱之心培育时代新人

他们就是

上海大学第八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上海大学第八届

“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名单公示

736e0d497fef6a34f68ca83241e7aab.png

*注:以上排名按导师姓氏的拼音首字母进行排序



好导师风采

01

1安来顺.jpg

导师介绍

安来顺,男,汉族,1962年生,中共党员,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中国博物馆》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兼博物馆学科主编,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浙江自然博物院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安来顺教授从事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研究近40年,致力于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博物馆行业发展和全球博物馆交流合作。2019年入职上海大学后,专注于考古文博学科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顶级国际合作平台构建。目前,安来顺教授在上海大学文学院、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讲授“文化遗产研究”“博物馆理论与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学生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及国际留学生;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涉及文化遗产研究、博物馆学理论和实践的诸多专门领域,近年来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倡议并促成全球唯一博物馆研究型智库——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在上海大学建立,并与国际博协密切合作高效开展国际文博前沿课题研究;十几年来在国际博协担任重要职务(任第一副主席6年、执委6年),2022年转任亚太地区博物馆联盟主席。

学生印象

安老师忠于事业,奉献文博领域数十年,为推动中国博物馆研究的现代化、国际化和专业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国际文博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上,安老师十分乐于将理论结合实际,给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并为上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国际化平台,多渠道支持学生参加国际前沿学术研究,促进了上大特色文博专业人才培养范式的形成。在生活上,安老师关怀学生,是学生学业和生活中宽厚的长者,为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尽心尽力。安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博物馆学的专业知识,更有对博物馆使命任务的理解,以及作为未来博物馆人应该具备的伦理道德。

02

2安平.jpg

导师介绍

安平,女,回族,1968年生,中共党员,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2006年度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2018年度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计划。学术兼职包括上海市图像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图像科学与工程分会常务理事等。个人荣获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教委、经信委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多项,并与上海文广、华为、航空电子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部世博科技先进个人等奖项。已培养毕业研究生46人,目前在读研究生21人。

学生印象

安老师既是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她担任研究生导师二十年来,一直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务实,追求卓越。她以鼓励式教育为主,不轻易干涉或质疑我们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认同并支持他们从不同的出发点进行科研探索。当我们提出学术疑问时,她也会认真倾听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无论是严谨的学术态度、科研创造力,亦或者为人处世方面,安老师都在教育培养我们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安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无微不至,让我们能够安心愉悦地在科研之路尽情奔跑,热爱科研,享受生活!

03

3程雪松.jpg

导师介绍

程雪松,男,汉族,1978年生,中共党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设计系主任,设计学科组召集人,上海大学环境设计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艺术专委会主任,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城镇环境更新设计和艺术建城问题研究。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独立或合作出版专著、教材、论文集八部,主持教育部新文科改革、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文教结合等科研、教研课题及相关工程实践多项。作品入选文化旅游部和中国美协多项展览。主持教学成果多次获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2)、二等奖(2018、2022),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担任2019米兰三年展中国国家馆上海大学展区执行策展与艺术设计,2022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展策展人,策划发起“摩登田野:新海派乡村美育展”。主讲的商业空间设计获评上海市重点课程和一流课程。已担任研究生导师10年,培养毕业研究生12名,在读硕博士生10名。

学生印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程老师是一位非常严谨认真又可爱的老师,是同学们在学业上的严师,在生活中的益友。无论在本科、硕士还是博士的教学中,他都坚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强调我们个性的培养,因材施教,以身作则地激励我们提高效率,进行科学有序的学习和研究。他鼓励我们参与高水平竞赛活动,重视我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论文写作中,会逐字逐句地修改我们的论文,引导我们放开眼界、聚焦重点。导师的每一节课都让我们受益良多,已成为程门子弟最喜欢的课程。在生活中,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像慈父般帮我们解难答惑。程老师培养了二十余名硕博生,以拳拳匠心传承榜样力量,以满腔热血育人启行明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是“我们心目中的好导师”!

04

4 黄晓春.jpg

导师介绍

黄晓春,男,汉族,1980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名刊《社会》杂志执行主编、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晨光、曙光学者,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社科新人。其长期聚焦当代中国基层治理转型问题,尤其关注基层政府的行为机制与社会组织发展特征。于2011年至2012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开展合作访问研究。近年来围绕这些专题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等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四次),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优秀成果奖、王宽诚育才奖。近年来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支持机制研究”及多项上海市哲社课题。长期承担民政部、上海市委等政府部门委托的重要决策咨询课题,为多项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并带领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在社会建设领域中保持高专业影响力。主讲课程有“组织决策分析”“组织研究文献选读”“组织社会学”“社会学专题研讨”等,讲课行云流水、丰富幽默,尤其擅长将课程与其深刻的学术见解和生动的田野见闻结合。已培养毕业研究生20人,目前在读研究生7人。

学生印象

黄老师不仅具有卓越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也耐心陪伴同学成长,指引我们培育道德品行、涵养家国情怀。黄老师专注于高质量学术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发表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课堂上,他同样注重融会贯通,“举个例子”是他的口头禅,课程在他的讲解下,深入浅出,明白易懂。生活中,黄老师性情直爽,为人真诚,当同学遇到难题时,他不仅悉心关心,更不吝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除此之外,黄老师给予了我们充足的自由去思考和学习,鼓励我们以个人兴趣和好奇之心驱动研学,无论何时何地都欢迎我们带着困惑与他交流,黄老师是“我们心目中的好导师”。

05

5刘兵.jpg

导师介绍

刘兵,男,汉族,1969年生,中共党员,上海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上海市校园足球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大学体育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University of Jyvaskyla)体育管理与规划博士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结项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办“负责任评审专家”。主要研究体育管理方向。八次获得校级十大“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曾带领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获得铜奖。曾获得上海“浦江人才”、青海“昆仑学者”、山西“领军人才”的称号和曹光彪科研基金。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5项,厅局级重点研究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8部。在核心和一般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是《中国体育教练员》杂志“专家论坛”栏目专栏作者。曾多次为国家体育总局、上海体育局、江苏体育局、浙江体育局、福建体育局、新疆体育局、内蒙体育局等国家和省体育部门备战奥运会、体育产业发展、教练员培训及青少年体育发展等领域提供专家级服务。已培养毕业研究生65人,目前在读研究生19人。

学生印象

刘兵老师注重我们科研能力的培养,多次向我们强调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从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保证我们能够接受充分的科研熏陶,刘老师组织我们参加“读书会”活动,带领我们学习分享管理学、心理学相关文献,引导我们将体育领域相关内容嵌入其他领域,精读文章,帮助同学们充分理解文献,发现学术问题。刘老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生活中,刘老师为人和蔼,在我们面临问题和选择时,刘老师会耐心地给出建议和支持。在疫情封校期间,刘老师更是时刻关心我们的生活以及健康,解决同学们物资缺乏的问题,关注我们封校期间的心理状态,为每一位学生送来温暖和鼓励,真正将爱生如子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06

6钱光人.jpg

导师介绍

钱光人,男,汉族,1960年生,中共党员,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大学江西材料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现任上海固废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环境学会生态分会副主任,国家环保部、科技部和商务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特聘技术专家。研究方向为城市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生态。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环保部公益专项、国家行业与团标六项和七项国家自然基金。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科技奖技术发明二等奖、环保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近三年已在环境领域国际学术期刊SCI发表论文350余篇、中科院一区论文50篇以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先后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上海育才奖和王宽成育才奖。所培养的研究生多次获得上海市优秀硕博论文和上海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所培养的多位毕业生已成为全国环境行业领域的高校教授、国家行业专家、政府管理部门、研究院所和大企业集团有影响力的核心骨干。研究团队率先在全国开设危险废物管理双语言课程,主编《危险废物管理》教材,已连续使用18年。团队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团队合作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材,已连续使用10年。团队与国内知名固废头部企业(上海环境、康恒、光大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上海城投联合建设上海危废工程中心,上大老港研究生实践基地列为上海教委研究生创新示范基地。已担任研究生导师20年,已培养毕业研究生共300余人。

学生印象

钱老师关心学生,把每个人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关爱。在专业知识传授方面,他一直强调:“要明白这个社会和国家的需求是什么,把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提升内生驱动力”。通过跟钱老师接触,我第一次深刻觉得所学理论是有用的,更感到知识是崇高的。在日常生活方面,钱老师经常关心大家的生活状况。当有人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时,钱老师会放下他繁忙的科研事务,帮助他疏导心理,引导他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总之,与老师在一起时,同学们总是获益匪浅、轻松愉悦,衷心感谢有这样一位好导师让学习、科研和生活不再那么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成就感和获得感!

07

7盛万成.jpg

导师介绍

盛万成,男,汉族,1963年生,中共党员,上海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理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普及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创新团队负责人、《Communication 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副主编等。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理论与计算领域的研究,重点为高维双曲守恒律方程组的Riemann问题,解决了二维零压流输运方程的Riemann问题,二维守恒律方程的Riemann问题,拟定常流中的Von Neumann波与临界跨声激波、定常流与拟定常流Von Neumann悖论及拐角处的扩散问题、交通流问题、血管流动力学问题及气体动力学燃烧问题中的相关问题等。发表SCI论文99篇。主要成果在著名学术期刊《Memoirs Amer. Math. Soc.》《Arch. Ration. Mech. Anal.》(2篇)、《J. Math. Pures Appl.》(2篇)、《SIAM J. Appl. Math.》(5篇)、《SIAM J. Sci. Comput.》《IMA J. Appl. Math.》《J. Comput. Phys.》《J. Diff. Equs.》(3篇)等发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线性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讲授“数学分析”“工科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高等数学”“微积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结合科研与教学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卫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上海市数学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领衔“黎曼双曲团队”荣获上海大学首届研究生卓越导学团队(提名)荣誉称号。已培养毕业研究生42人(其中博士19名),目前在读研究生9人。

学生印象

盛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生活中对我们关心爱护,在学习工作中对我们严格要求,善于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挑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们无微不至的指导与帮助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团结互助,积极进取。师生之间经常互动,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会和各项活动,整个学术团队在盛老师的带领下不断探索更多未知的学术领域。他是我们学习科研的良师、研究生旅途上的益友,是我们致敬挚爱的领路人、好导师。

08

8 杨帮华.jpg

导师介绍

杨帮华,女,汉族,1971年生,中共党员,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医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省部级人才,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党代表。现任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脑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连续从事脑机接口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研究近20年,主要研究运动想象脑机接口技术、脑电意念智能解码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脑机接口结合VR技术在医疗康复等领域工程应用,包括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系统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主编教材及专著3部。为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业委员会电生理与康复学组委员,健康中国康复研究员专家委员会委员、《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Signal Processing》《仪器仪表学报》等期刊论文特约审阅人。多次参加及联合主办中国脑机接口领域最高科技水平的BCI脑控机器人大赛,在2020年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中,团队获运动想象脑机接口技术赛一等奖,支持企业获得中国首例脑机接口领域医疗注册证,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专利10余项,应邀在国内及国际会议做过50多次学术报告,研究成果受到CCTV-1、CCTV-9报道。已担任研究生导师15年,培养毕业研究生43人,目前在读研究生23人。

学生印象

诚如斯言,始于缘分,忠于内心,成于责任,久于传承。杨帮华老师不仅能够培养我们如何做学问,而且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处事,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她像家人和朋友一样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她会考虑我们的想法,支持我们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大国工匠”精神,要求千千万万科研和技术工作者“执着勇敢、奉献坚守、精益求精、创新理念”,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都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了杨帮华老师的身上,她以实际行动在工作的一点一滴中践行了一个教师对立德树人事业的坚守,是我们后辈科研工作者的楷模,值得我们去弘扬,去赞颂。

09

9 张建华.jpg

导师介绍

张建华,女,土家族,1972年生,农工党党员,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执行院长,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智能感知芯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北京分会侯任主席等职务。长期致力于半导体显示和集成电路研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上海市等重大重点项目若干项。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她在推动集成电路泛摩尔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改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一等奖3项,并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中国OLED产业大会杰出贡献奖等,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王宽诚育才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已培养毕业研究生83人,目前在读研究生48人。

学生印象

张建华教授为人和蔼可亲,爱生如子。她营造的课堂气氛轻松温暖,在引导我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度地让我们了解最新的科研技术,并以此激发内心的创新意识,增长我们的见识,培养综合思考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科交叉的研究意识。她教学有方,教学水平高,严格中不失温柔,散发着教育风采。在张建华教授的带领下,更多青年人有机会参与到关键领域中,突破更多前沿技术,为我国的集成电路与电子信息产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0

10 钟云波.jpg

导师介绍

钟云波,男,汉族,1971年生,中共党员,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围绕高性能结构/功能材料超常冶金与制备领域,着重于金属材料从微结构设计到工业生产的全流程研究。自主开发了中间包电磁净化、磁控电渣重熔等核心技术及工艺,制备特殊钢/高温合金过程具有良好的促进大尺寸夹杂物去除、晶粒细化/枝晶细化以及碳化物细化效果,铸坯的冶金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高强高导铜铬锆合金制备技术,实现上海大学单项技术转让金额最高的重大成果转让;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上海大学首篇第一单位的Science期刊文章。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排1)、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排3)、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年,排2)、第六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201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排1)和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排3)、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2年)、Excellent Young Scientist Award(2008年)。2017年2月获得Nagy El-Kaddah Award for Best Paper in MHD in Materials Processing等荣誉。2018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时获得上海市启明星、启明星跟踪、上海市曙光学者、江苏省创新人才等人才称号6次。获邀任国际会议分会主席6次,任国际会议秘书5次;获邀在国际国内会议做Plenary(Co-Author)/大会报告9次、主题和邀请报告40余次。已担任研究生导师20年,培养研究生近80人。

学生印象

钟云波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和材料电磁制备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和专利多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重点基础等多个项目,充分证明了老师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就。他还会经常了解我们的想法,时常与我们交流沟通;督促我们阅读书籍,多写作、多商讨。对于我们的问题,他耐心解答,用科学的、专业的知识进行分析,注重培养我们的发散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教师工作多年来,钟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爱岗敬业,认真负责,执着探索,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活动回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高尚师德师风,构建良好导学关系,落实《上海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在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表彰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导师先进典型,集中展现我校研究生导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同时发挥标杆引领作用,激发全体研究生导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深入地参与到研究生德育思政工作中去,以学术造诣和人格风范引领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近日,在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教师工作部的指导下,上海大学研究生联合会在第二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节期间面向全校研究生师生开展上海大学第八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系列活动。

此次评选活动得到了各学院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经过学生推荐、学院初评、资格审查、网络投票、答辩展示、综合评审等环节,最终10名研究生导师当选为上海大学第八届 “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一言一行彰显经师魅力

一举一动体现人师风采

一枝一节共建卓越团队

一心一德勇攀学术高峰

一声导师,一生尊师

他们,就是“我心目中的好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