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光影中国”德艺双馨讲坛暨电影《脐带》观影会举行

发布日期: 2023/03/27  投稿: 王超    部门:    浏览次数:    返回

3月25日下午,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光影中国”德艺双馨讲坛第十期暨电影《脐带》观影会在大宁国际CGV影院顺利举办,本期活动的主题为“追‘光’之路”。本期活动的领导老师有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何小青,上海大学闳约书院执行院长、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曹俊,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程波、上海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倪瑜,摄影系主任敖国兴,摄影系副主任吴杰,以及WE爱两岸青年短片营的青年导演和团队成员们,还有来自电影学院摄影系、MFA的老师同学们。


微信图片_20230327134335_副本.jpg


活动开始首先展映了曹郁监制、乔思雪导演的电影《脐带》,影片讲述了阿鲁斯带着母亲寻找她记忆中的“家”的故事,影片中阿鲁斯为了防止母亲走丢,在二人腰间系了一根绳子,这成为二人之间的“脐带”,建立起一种奇妙的“逆位”母子情。


微信图片_20230327134347_副本.jpg


观影结束后,首先由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何小青老师开场,向我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特别嘉宾——电影《脐带》的监制曹郁老师。


微信图片_20230327134357_副本.jpg


接下来进入嘉宾分享环节,曹郁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脐带》这部电影的来历,他讲述到自己对蒙古族电影的喜爱,因此在看到这一剧本时便眼前一亮,同时讲述了在寻找演员时意外找到了《套马杆》的女主演出演影片中的娜仁左格一角。


微信图片_20230327134407_副本.jpg


接着,曹郁老师向我们重点介绍了影片拍摄过程中的三个重点——镜头、光和调色。曹郁老师首先讲了镜头中的真实与诗意,在拍摄的过程中,镜头的运动至关重要。通过影片中的镜头示例,向我们展示了何为“诗意的镜头”、何为“真实的镜头”。他提到了,真正的诗意化的镜头并不在于复杂的设备和技巧,而是赋予镜头情感,例如影片中特意展示母亲与儿子之间的“脐带”、母亲作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她的脑海中的混乱世界。


微信图片_20230327134418_副本.jpg


随后,他还介绍了影片的灯光布置,曹郁老师认为灯光是影片中最重要的部分。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真实光源,如灯泡、手电筒、篝火等。他觉得真实的光源是诗意的基础,可以通过多个真实光源的布置达到“诗意”的效果。不仅如此,曹郁老师还分享了影片中的调色技巧,他提到,影片中调色的难点并不在于技术性,而在于想象力,影片中的画面充满主观性,调色也成为影片中的特色之一。




观影会最后进入提问环节,在场的同学们踊跃提问。有同学向曹郁老师提出了“如何流畅切换小空间与大场景”的问题,曹郁老师认为,除了镜头的流畅度和故事性之外,可以利用音乐进行辅助,吸引观众的感官,完成场景切换。除此之外,曹郁老师还向同学们解答了镜头叙事能力以及如何应对拍摄突发状况等问题。




在热烈的掌声中,上海电影学院第十一期“光影中国”德艺双馨讲坛暨电影《脐带》观影会圆满结束。


微信图片_20230327134511_副本.jpg


(图:胡双、潘洁、刘华文;文:陈欣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