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7月2日,由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神经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暨第七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神经管理与神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在上海大学成功召开。大会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马庆国院士、中国工程院金智新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牛东晓院士、分会理事长戴伟辉教授等在内的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400余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线下参会,并累计有18000余人次专家学者线上观看了会议主会场直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智慧时代的神经管理学前沿”这一重要主题,深入探讨了神经管理学和神经经济学的国内外前沿发展趋势,交流分享了神经管理学和神经经济学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
年会与会成员合影
会议伊始,开幕式主持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晓宇教授代表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并感谢与会嘉宾作为神经管理学的研究者、贡献者、奠基人和引领者,共同推动神经管理学的高质量发展。
大会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马庆国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马庆国院士首先指出了学会的两点历史责任:在理论方面,要时刻关注理论发展前沿方向;在应用方面,要投身于解决重大工程与应用问题。马庆国院士表示,明晰理顺当前神经经济管理的理论与应用前沿是两个学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结合本次大会主题,马庆国院士谈到,智慧时代,神经经济管理研究的前沿之一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并鼓励青年学者关注智慧时代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管理学带来的深刻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智新教授首先对本次学术年会表示祝贺,并对神经管理学的高质量发展寄予殷切期望。金智新院士表示,在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辐射和深刻影响下,神经管理学研究在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推动促进神经管理学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增量。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牛东晓教授介绍了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历史沿革并代表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向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牛东晓院士表示,本次会议以“智慧时代的神经管理学前沿”为主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鼓励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神经管理学和神经经济学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需求中的最新研究动向,指出进一步推动管理学领域交叉研究、应用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人文社科处处长曾军教授着重介绍了上海大学在着力推动落实学校“五五战略”,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需求过程中,为促进学科交叉研究所做出的重点布局和取得的重要突破。曾军处长强调,面向国家战略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交叉创新正逢其时、意义重大。上海大学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明确与国家战略要求相适应的学校改革发展目标,聚焦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科研高质量发展,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继续推动学科的融合创新。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镇璐教授代表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对莅临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承办学术年会表示衷心的感谢。镇璐院长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发展历史出发,介绍了上海大学商科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发展历程与特色,希望本次学术年会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及时回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切,着力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学术与话语体系。
7月1日上午的大会报告分别由中山大学李炜文教授和复旦大学戴伟辉教授主持。
马庆国院士在题为《神经管理学的理论、数据处理与模型》的报告中首先为神经管理学“正名”,指出在以“脑力劳动代替体力劳动”的时代背景下,神经管理学一定会成为管理学未来的主流方向之一。之后,马庆国院士从数据层次模型与管理学和神经管理学的研究、大数据与第四范式、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神经管理学面对的两类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双脑(人脑、电脑)处理各类数据的方法五个方面来解答神经管理学是什么、有什么用的重要问题。
复旦大学戴伟辉教授首先梳理了神经管理与神经工程分会以及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的发展历史,讨论了神经管理未来发展的三个重要潜力方向:潜意识、心智模式、人机混合智能设计。并提出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神经管理与神经经济学研究方法及支撑系统架构,阐述其大模型构建方法、应用场景适配机制、个性化迁移学习策略与实现途径,为促进神经管理与神经经济学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从工程管理的角度,重庆大学叶贵教授指出,工程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载体,人是其核心,据此提出“以人为本”的工程管理定位重构。叶贵教授表示,需求是实现“以人为本”工程管理的支点,而神经工程管理则是撬动“以人为本”工程管理的杠杆。神经工程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把生理、心理、大脑测量融入工程管理,更好地去解释我们的行为、需求和满意度。
从营销科学视角,浙江大学王小毅教授提出了建立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基础上的个性化目标定位策略,并使用一种基于量化的不确定性学习启发式方法来使深度强化学习适应复杂的消费者行为维度。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新算法能产生的长期收入比采用传统方法多26.75%,学习速度也比其他产业界常用算法模型快76.92%。
人类如何实现和维护分配正义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周晓林教授报告了行为、计算和神经成像证据,证明分配决策至少由三种不同的动机引导——不平等厌恶、伤害厌恶和等级反转厌恶——它们相互作用,并可能阻止个人追求平等。周晓林教授的发现为理解认知和生物学过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提出了社会偏好个体差异的可能神经起源。
7月1日下午的大会报告分别由汕头大学梁强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蒋祖华教授主持。
紧扣智慧时代的神经管理学前沿会议主题,清华大学饶培伦教授报告了机器人反馈方式对交互体验的影响,基于实验结果,饶培伦教授指出,人在与社交机器人交互时,机器人使用的语言、机器人的角色与沟通的语气都会影响交互体验。而进一步分析不同反馈方式影响交互体验的神经生理机制可以为设计更好的社交机器人提供理论指导。
福州大学王益文教授基于神经耦合技术与实验方法,揭示了信任和互惠的神经机制。在系统回顾神经耦合技术和实验方法的基础上,王益文教授采用信任博弈任务及EEG超扫描技术,结合有向相干分析方法探讨重复信任博弈任务下互动双方的脑间同步特征及其对信任和互惠行为的预测作用,为人际信任的神经机制提供来自EEG超扫描的实证证据。
中山大学李炜文教授基于EEG证据,探讨了负责任领导与组织吸引力的关系。李炜文教授的研究发现,整合型负责任领导能够提升潜在员工的正向情绪,进而提升组织的吸引力,此正向影响在具有高道德认同的人群中更为显著。
厦门大学陈亚盛教授从神经管理学视角分析了算法管理对人的影响。陈亚盛教授指出,算法管理(Algorithmic Management)是一种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和算法来监督、评价和管控企业员工的管理方法。这种新兴方法的逐渐普及,不仅让算法替代了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影响了被管理员工的情绪、行为和工作业绩。
从神经设计学视角出发,东南大学薛澄岐教授谈到,获得设计和商业的成功必须要了解人的感知偏好和大脑决策思维方式。薛澄岐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神经设计学的起因、发展和研究现状,并系统探讨了设计、工效、决策三者间的关系,借助神经测评技术和方法分析设计对用户认知决策过程的影响,神经设计学的研究热点问题等问题。
山东大学李建标教授重点介绍了其团队针对“卖盈持亏”处置效应的投资者行为偏差的脑神经机制研究,包括使用神经科学技术操控自我控制功能以降低处置效应的交叉学科研究,通过时间压力对处置效应进行干预的研究,以及将处置效应和买回效应合并的后悔和失望机制研究等,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多维解释框架。
聚焦数智时代多情境下的用户决策,浙江大学汪蕾教授从神经管理学视角阐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汪蕾教授指出,商学领域顶级期刊研究日益关注数智时代的发展对决策行为带来的变革,并从人机交互、新技术支持下的商业场景及应用、多模态数据与通感交互三个维度对现有研究及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从会计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崔学刚教授首先介绍了会计原理与理论挑战,提出会计信息决策存在有用性障碍等问题,并通过考古证据、实验室证据和档案研究证据揭示会计与大脑运行规律一致性的生物基础与文化基础,进而提出神经会计学分析机制,并报告了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
7月2日上午的大会报告分别由西北工业大学贾明教授和燕山大学靖鲲鹏教授主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沈强教授基于行为实验、计算建模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探讨了效价、行为选择如何影响决策者的信念更新。三项研究分别表明了个体对于不同的奖赏、惩罚在强化学习任务中存在着共同的加工通路,利用计算建模方法支持了确认偏误在强化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发现旁观者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和估计客观的真实概率。
上海大学何黎胜副教授报告了相关性判断中的信息取样和贝叶斯更新过程。相关性判断是经济与管理活动中的核心认知机制,何黎胜副教授运用神经管理学和决策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论,用三个眼动追踪实验证实了决策者的信息取样过程对相关性判断中的行为偏差具有很强解释力,为相关性数据的有效沟通以及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西安科技大学李红霞教授表示,管理学研究的目标除了效率和效益,也不能忽视安全。从管理安全性的角度,李红霞教授谈到,从神经科学的视角研究煤矿安全管理活动,旨在搭建人的大脑结构功能与安全生产决策行为、生理心理指标与安全工作状态、安全生产及社会和谐之间的桥梁,不仅能够为原有的理论体系补充新鲜的血液,更能为煤矿安全发展、为公共安全、社会和谐与安定带来深远影响。
上海大学刘涛副教授通过梳理“认知—生理—行为—态度”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多维度决策行为的认知框架,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神经管理学的问题。刘涛副教授表示,神经科学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完整地了解行为决策的内在机制,进而为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随后,刘涛副教授介绍了常用的神经管理研究技术及其特点,并总结汇报了神经科学与管理学交叉研究的实验范式及数据分析框架。最后,刘涛副教授分析了未来该领域发展的多模态趋势,并着重强调了“宏观影响微观,微观涌现宏观”的研究逻辑。
在神经管理学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本次大会也邀请到了浙江大学王求真教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金佳教授分享神经管理学实验室的建设经验。王求真教授将整个实验室的建设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筹备建设阶段,领导支持、规划设计和团队建设尤为关键。运维管理阶段需注意研究聚焦、同行交流和跨学科合作,进而实现实验室进入持续迭代发展阶段。金佳教授分享了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验,主要介绍实验室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研究水平与贡献、科研队伍建设、运行管理和条件保障、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五个方面。
最后,西北工业大学贾明教授在大会报告中着重探讨了工商管理学科向“硬”科学演进的重要性和实施路径。贾明教授表示,工商管理学科的“软”科学特征体现在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普适性,表现在研究问题、理论构建、方法设计、数据获取等多个方面。因此,要提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的科学性,就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持续改进。学科交叉之路的核心就是要在理论方法和数据获取上“入心入脑”,在实践应用上“进企进策”。
在主会场会议结束之前,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刘涛副教授主持了年会承办单位交接仪式。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晓宇教授将承办单位旗帜交予下一届年会承办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郑小强教授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对交叉学科的重视以及学院神经管理学实验室的建设进展,并向与会嘉宾发出诚挚邀请。
交接仪式(于晓宇教授、郑小强教授)
7月2日下午,大会的8个分论坛顺利举行,主题分别为:数智脑论坛-神经决策学、治理脑论坛-神经工业工程、技术脑论坛-前沿研究方法、文创脑论坛-神经营销与神经美学、青年学者论坛之神经决策学、神经营销学、神经管理、神经工业工程。围绕54篇入选研究论文,与会专家同论文作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会议期间,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神经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神经管理与神经工程分会工作会议如期顺利召开。
本次年会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神经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神经管理与神经工程分会共同主办,由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行为科学学会共同承办,并由北京恒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神经管理学实验室与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市应急安全人因智能重点实验室协办。本次年会极具前瞻性、引领性,不仅促进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相互了解、智慧碰撞、交流合作,也为各领域学者提供了广阔的、深入的交流平台。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对于凝练本领域学术前沿动向,深化管理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