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6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我校共有20项成果获奖。
据悉,本次评奖活动中,经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基金理事会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审通过,共有49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296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4项为学术贡献奖,272项为著作、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20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学院/系 |
获奖人 |
奖励类型 |
1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 |
著作类二等奖 |
社会科学学院 |
陈新汉、刘铮、尹岩、刘静芳等 |
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 |
2 |
上海城市发展与市民精神 |
著作类二等奖 |
文学院 |
忻平、朱承、吴静、丰箫等 |
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 |
3 |
深刻认识当前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 |
论文类二等奖 |
社会学院 |
李友梅 |
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 |
4 |
电影论——对电影学的总体思考 |
著作类一等奖 |
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
蓝凡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5 |
春秋文学系年辑证(全四册) |
著作类一等奖 |
文学院 |
邵炳军、杨秀礼、邱奎、陈詠红等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6 |
从制造到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与上海服务 |
著作类一等奖 |
经济学院 |
聂永有、陈秋玲、殷凤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7 |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 |
著作类二等奖 |
文学院 |
董乃斌、李翰、杨绪容、王继洪等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8 |
非裔美国文学史(1619-2010) |
著作类二等奖 |
外国语学院 |
庞好农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9 |
海上光影——中国早期电影中的上海影像研究 |
著作类二等奖 |
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
王艳云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10 |
群体中的社会网络:前因、后果与影响机制研究 |
著作类二等奖 |
管理学院 |
王振源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11 |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 |
论文类一等奖 |
社会学院 |
李友梅、肖瑛、黄晓春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12 |
引文评价合法性研究——基于引文功能和引用动机研究的综合考察 |
论文类二等奖 |
图情档系 |
刘宇、李武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13 |
接引地方文学的生机活力——西昌雅正文学的生长历程 |
论文类二等奖 |
文学院 |
饶龙隼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14 |
一个概念的熵变:“第六代”电影的生成、转型与耗散 |
论文类二等奖 |
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
聂伟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15 |
分担与参与:白马藏族民俗医疗实践的文化逻辑 |
论文类二等奖 |
社会学院 |
汪丹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16 |
技术:全球生态的灾星抑或救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启示与局限 |
论文类二等奖 |
社会科学学院 |
徐琴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17 |
协同创新能够改善企业的创新绩效吗?——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
论文类二等奖 |
管理学院 |
解学梅、曾赛星、谭志明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18 |
上海居民文化资本与政治参与——基于上海社会质量调查数据的分析 |
论文类二等奖 |
社会学院 |
金桥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19 |
上海当前民生诉求新变化及其挑战 |
优秀成果奖 |
社会学院 |
李友梅 |
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 |
20 |
构建“多维陆家嘴”,优化金融城软环境
|
优秀成果奖 |
文学院 |
曾军、吕康娟、聂永有、李晨等
|
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