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材料学院共有23位教师榜上有名。邹星礼老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院长董瀚教授获得国家重点项目,施思齐教授获得国家重点联合基金项目。
 
  
   申请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王建  | 
   无氟连铸保护渣熔渣微结构的拉曼光谱学原位观测及其定量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陈超越  | 
   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CuCrZr合金的沉积机理和强韧性调控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余兴  | 
   强磁场辅助制备高性能硫化物电容材料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郭逸丰  | 
   航空发动机用特种合金磁控真空自耗重熔过程组织演变规律及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李光石  | 
   基于激光热源的混合氧化物真空热解脱氧技术及其调控机理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邹星礼  | 
   电化学冶金基础理论与新技术  |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董瀚  | 
   基于轴承微观损伤机理的新型高端轴承钢基础研究  | 
   重点项目  | 
  
  
   高玉来  | 
   基于纳米量热技术的界面诱发金属微滴形核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陈湘茹  | 
   微合金化CrMo耐磨铸钢凝固过程与纳米碳化物析出的关联机制和耦合调控  | 
   面上项目  | 
  
  
   张义坤  | 
   稀土RE2T2X材料相变调控与磁制冷性能优化  | 
   面上项目  | 
  
  
   吴永全  | 
   金属固液界面的共轭双膜结构  | 
   面上项目  | 
  
  
   付建勋  | 
   铋在易切削钢中赋存状态及转化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郑红星  | 
   创建融合凝固偏析数值模拟的数据驱动型超纯铟区熔调控模式研究  | 
   面上项目  | 
  
  
   雷作胜  | 
   磁重力补偿下晶态泡沫金属材料制备过程动力学  | 
   面上项目  | 
  
  
   夏雷  | 
   二元稀土-过渡族金属非晶态合金中的自旋玻璃研究  | 
   面上项目  | 
  
  
   黄璐  | 
   应用于千兆赫兹硬X射线高能辐射探测与成像的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CsPbX3@MOF塑性超快闪烁体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杨光  | 
   全波段梯度折射率硫卤玻璃的可控显微热极化印刷机理研究  | 
   面上项目  | 
  
  
   陈宏飞  | 
   自适应耐磨涂层的设计及其在高温下的氧化-磨损协同行为研究  | 
   面上项目  | 
  
  
   张继业  | 
   空间限域磁有序结构增强的高性能热电材料构筑及新输运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施思齐  | 
   氟化碳基锂一次电池的电极/电解液界面重构及离子输运特性研究  | 
   重点联合基金项目  | 
  
  
   夏鹏飞  | 
   聚氨基酸基可注射水凝胶智能调控血管紧张素Ⅱ并加速血管化以促进心肌梗死修复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梁雪  | 
   辐照对锆合金腐蚀各向异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李洁  | 
   基于原位观测的非晶合金疲劳裂纹萌生机理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学院围绕人才强院战略,实施“学科-团队-人才”三位一体的团队建设机制,制定鼓励教师为学院关键性核心指标做出贡献的激励措施和办法,2020年,学院有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获1578万元资助经费。这体现出材料学院的科创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正如邹星礼老师所言,这项科研成果凝聚着团队的指导和帮助,如何在电化学冶金这个传统的研究领域中做出创新,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需要倍加努力付出,科研的道路没有捷径,唯有持之以恒努力探索。我会心怀感恩,继续努力,争做晨曦中的赶路人,竭尽所能为学院及学校的科研发展做出贡献。
站在“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务实奋进的材料人以“追卓越、创一流”的精神,加快科技创新,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在上海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进程中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