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长三角区域研究生写作能力培养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

发布日期: 2020/11/03  投稿: 朱一佳    部门: 外国语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10月30日至11月1日,2020年度长三角区域研究生写作能力培养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要求,高等院校要“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中强调,必须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加强合作专题,拓展合作内容,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在此背景下,为加强研究生写作能力培养和促进长三角区域高校在该领域的合作与创新,举行了本次论坛。该论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大学写作中心承办,苏州大学、安徽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知网协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冯长根、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华、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之江、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主任毛建华和来自长三角区域27所高校的10余名专家学者及近200名研究生参加了论坛。论坛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主持。



10月30日会议报到,当晚举行论文海报展板交流,共31名参会学生提交海报,大家就自己的学术研究展开了积极的交流和讨论。



10月31日论坛正式举行,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华致开幕辞。他指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高校要逐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力量,写作能力是研究生必备的能力。本次论坛围绕研究生写作能力培养的主题,旨在构建长三角区研究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平台,促进长三角区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本次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是对我校研究生培养的鼓励和支持,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上海大学和长三角区域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更上一层楼。

10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冯长根就“研究生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做主旨报告,厦门大学胡兆云教授、上海大学牟成博教授、中国知网运行总监朱宁先生就“读写译三位一体论”、“科技英语写作的基本规范”、“基于知网研学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方案”做学术报告。



冯长根由“理性思考”引出报告主旨,强调做学者首先要学会理性思考,并从25个方面阐释研究生论文写作的相关要义。论文写作中的选题规划、文献阅读、课题设计、课题开展等诸多方面无一不基于理性思考,而理性思考离不开学术交流和对话积累,离不开对本土文化的植根深挖,离不开不忘初心的砥砺前行。他强调科学家要讲中国故事,要多进行学术交流,重视对话积累,冲破孤独走向合作,同时也要重视撰写和出版最优秀的学术著作,成为有良好判断力的学者,朝着学术的道路不断前进。



胡兆云认为,读写译是三位一体,须一体重视、一体训练。研究生写作能力培养中,读是基础与核心,是决定学术产出效率的重要因素,读的质量决定写译的质量。按照“一万小时”法则及“天才理论”,高质掌握任何技能,需要投入一万小时即约一年时间。当代学生要具有良好写译水平,离不开通过海量阅读,需铭记“退笔如山未足珍,书读万卷始通神”。



牟成博指出,科技英文写作是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对于研究生,使用一门外语来写作、展示和报道研究成果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经历;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研究生,需要掌握英语写作的知识要领,包括前期准备、期刊选择、文章投稿、审查修改等。他以光学研究领域的科技论文为例,简要介绍了科技英语写作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朱宁介绍了基于中国知网研学平台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方案。基于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面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及高校的实际需求,中国知网重点打造了集资源汇聚、深度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等功能于一体,面向个人的研究型学习平台,旨在提高包括论文写作在内的研究生探究式学习能力,更好服务于研究生写作能力的教育培养。

10月31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王永祥教授、东华大学乔雪瑛教授、上海理工大学韩戈玲教授、苏州大学袁影教授,分别就“语言学方向论文写作学术规范”、“经典文学研究空间”、“学术思维创新与论文写作”、“学术创新三部曲”主题做学术报告,从不同角度对研究生写作能力培养加以阐发和探讨。



王永祥提出,除了写作的创新思考和严谨内容,研究生还需重视写作的基本规范。英语语言学方向学位论文通常包括封面、扉页、摘要、关键词、目录、表格清单、插图清单、缩略语清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每个版块均有其学术规范,论文撰写中严格遵循学术规范是严谨治学态度的重要体现。



乔雪瑛以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历程和现状为例解读经典文学的研究空间。当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开拓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在外国文学研究方面则体现在现当代文学研究热的出现。尽管如此,古典文献的研究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巨大的研究空间及潜力,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正逐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韩戈玲从学术思维创新和论文写作规范入手分析研究生写作的误区和困难。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是获取学位的基本要求,也是青年学术学术研究能力不断完善的标志。学术思维的创新体现在研究问题、理论、方法、视角等方面,学术选题的创新需基于仔细观察、文献阅读和理性思考,学术论文的写作需遵循学术规范和格式要求。



袁影根据自身科研经历和多年研究生创新培养经验提出学术理论创新三部曲:研典、追踪、交汇。具体而言,要实现理论创新,需深研本领域经典,追踪核心概念的流变,交汇界内、跨界或中西相关范畴,而团队集思也是完善学术创新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专家学术报告之后,优秀论文颁奖仪式隆重举行。经参会专家共同评审,本次投稿论文共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其中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史悦悦、上海大学的麻小晶、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李鑫涛、南京大学的高仁刚、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王星皓共5位一等奖获得者登台发表感言,他们表示在本次论坛中学习到很多论文写作的新知识,希望在接下来的学术生涯中能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最后,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致闭幕辞,总结本次论坛的报告主旨,阐明本次论坛的学术和交流意义,致谢前来参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同学们,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11月1日为参会者自由交流时间。期间大家互相学习、共同互鉴,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普遍予以好评,希望有机会能再次前来交流。(撰稿:肖福寿;摄影: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