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管理案例学学科建设研讨会(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21/08/31  投稿: 李小玲    部门: 管理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8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企业创新与产业政策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管理案例学学科建设研讨会(高端论坛)”在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云端召开,来自全国高校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800余人参加了此次高端论坛,1600余人次观看了直播。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晓宇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代表上海大学对莅临本次云端论坛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基于国家战略背景和案例研究与教学的发展趋势,聂清副校长阐述了对管理案例研究、教学及生态系统建设方面的思考;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等讲话精神,聂清副校长提出对首届高端论坛与管理案例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期许,并表达了对本次高端论坛成功举办的诚挚祝福。随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镇璐教授代表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对莅临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承办“首届中国管理案例学学科建设研讨会”表示衷心的感谢。镇璐院长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发展历史出发,介绍了上海大学商科、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历程与特色,希望首届高端论坛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及时回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切,着力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学术与话语体系。



接下来,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联席主任、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敬勤教授发表主旨报告。围绕“管理案例学的构建——学科属性与关键核心问题”主题,苏敬勤教授从管理案例学构建的背景、理论与现实需求以及学科建设若干关键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管理案例学具有助力赋能新时代商学院发展的关键使命。



主旨报告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曾国军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俞荣建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刘志迎教授等与会专家学者与苏敬勤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随后,与会者一同进行了“云上”合影留念。

本次论坛共分为“焦点争锋”和“专题报告”两个环节。

“焦点争锋”环节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杨俊教授主持,多位学者围绕“中国情境下案例研究——基于现象还是文献”这一话题展开了分享与互动。首先,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冯永春副教授总结了案例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检验评估路径,认为中国情境下的案例研究相对而言更加偏向于现象;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昊副教授对中国情景特性和适用对象主体进行了分析,认为案例研究应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井润田教授对两个主题报告进行了点评,并结合樊景立(Jiing-Lih Farh)教授、郑伯埙(Bor-Shiuan Cheng)关于“家长式领导(Patriarchal Leadership)”理论的发展过程,提出现象驱动与理论驱动最终“归一”,并提醒青年学者要将理论背后的情境真正讲清楚,对情境本身也需要理论化。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田莉教授结合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驱动创业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研究过程,总结了基于案例研究提炼中国情境下的新问题并与理论进行有机对话的尝试。随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单宇副教授以及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孙谋轩等从多个角度发表了对焦点问题的主要观点。



“专题报告”环节由八个部分构成。

专题报告一:案例理论的发现——发现、洞见和涌现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苏芳博士从“从数据分析中得出洞见”和“案例理论的涌现”两个方面发表了深刻见解;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吴瑶副研究员根据研究经验,从理论发现的三大困局出发,提出“借助合作平衡效率和效果”和“尽早分析,多轮迭代”的两点切实思考。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对两位学者的专题报告进行了中肯的点评,认为苏敬勤教授提出管理案例学这一学科概念高屋建瓴,并从学科性质、基础与核心理论、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管理案例学建设的思考和提议,并鼓励青年学者勇于尝试科研、案例、教学和咨询“四位一体”的成长模式。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刘洋研究员结合两个专题报告与经典文献解读指出,理论构建应做好“深思熟虑”与“机缘巧合”之间的平衡。



专题报告二:案例调研——现象、发现及其规律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肖静华教授结合团队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系列高质量案例研究成果,探讨了案例调研的资源、规律和价值共创,提出应从道(理念共识)、法(方法流程)、术(分层分类)三个层面探索案例调研的规律,加强其广度(丰富的延展性)和深度(厚实的理论性)以形成可持续的案例研究,并结合她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适应性变革研究”的调研经历,分享了与企业价值共创的经验;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尹苗苗教授结合腾讯的嵌入式案例研究探讨了机会开发视角下企业内部创业过程,分享了案例调研与规律发现的几点体会。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刘洋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程聪研究员对肖静华教授、尹苗苗教授的专题报告进行了点评,围绕案例调研的过程作了深入补充。



专题报告三:案例研究的底层逻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李亮副教授提出案例研究的底层逻辑是推理逻辑,包括归纳、溯因、演绎三类,重点分析了Eisenhardt和Gioia两种典型的案例研究模式在三种推理逻辑下的具体做法,结合他对数百篇案例研究文章的评审经验提出了案例研究的几点建议。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旅游科学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李彬副教授从“案例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推理逻辑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出发,提出除了推理逻辑之外,案例研究还有其他底层逻辑需要考虑;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韩炜教授对李亮副教授的专题报告进行了点评,结合她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创业网络对新创企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机理”的案例研究成果与经典文献解读,提出案例研究的底层逻辑还可以从构念间的理论解释进行思考。



专题报告四:案例研究的外推逻辑——范围、边界与适用条件

南开大学商学院许晖教授结合该主题对案例研究的外推逻辑进行了梳理,基于此进一步明晰了案例研究结论的情境性与普适性,同时佐以丰富的案例来说明其应用的多样性。许晖教授提出案例研究是从“点”到“线”到“面”最后形成“立方体”的过程。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冯永春副教授和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林菁菁博士对许晖教授的专题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相关思考。



专题报告五:案例成果发表与期刊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报》副主编田志龙从《管理学报》学术期刊的使命、栏目主编对案例论文的初审体会以及案例研究与成果发表的困惑和建议等方面,围绕此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康教授结合田志龙教授的报告和长期案例研究的经历,提出案例研究与实践为何脱节、如何不脱节的建议和体悟,鼓励青年学者不仅要真真正正走进企业,还要走进企业家的内心,尽管并不容易,但要努力实现;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李志刚教授对此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点拓展思考。



专题报告六:采、写、学、研的循环

针对“采、写、学、研的循环”这一专题,浙江工商大学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节祥副教授详细阐述了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并提出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应当从点状突破到螺旋递进,认为“术”与“道”是促进这一循环转起来的重要动力。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贾建锋教授对专题报告进行了点评,并结合他的研究经历提出案例研究的三个“真力量”。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副主任、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崔淼教授对专题报告进行了点评,并结合她15年案例研究经历,提炼了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形成良性循环的几个模式。



专题报告七:产教融合的有效模式

围绕“产教融合的有效模式”专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案例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刘志迎教授根据商学教育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将商学教育与产业活动有机结合,介绍了八种案例“写教研”的产教融合模式。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苏勇教授对这一汇报内容进行了点评,结合《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的经历,补充提供了案例开发与应用的六步骤模式,并指出了案例开发与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问题。



专题报告八:案例学及案例学科建设的有效组织

围绕“案例学及案例学科建设的有效组织”这一专题,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海芬教授提出通过商学院与企业双向互动,构建“企业调研、案例编写、案例教学、科学研究”全过程一体化模式,并针对管理案例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四点建议。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晓宇教授针对林海芬教授与刘志迎教授的汇报进行了点评,结合“钱伟长教育思想”与刘源张院士对于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建议,从产教融合的角度针对商科人才培养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盲点和挑战分别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的解决思路。



最后,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敬勤教授对本次论坛的举办提出了 “四个第一”、“四个价值”、“三个好”以及“四点不足”,另外,针对管理案例学学科建设,苏敬勤教授提出了三点设想,提出希望与会学者们联合管理学案例研究学者们共同努力,为管理案例学学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并再一次代表组委会向与会学者们表示感谢。(撰稿:王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