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LAM)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 2022/11/11  投稿: 崔明    部门:    浏览次数:    返回

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机构,承担着传播优良传统文化、记录并保护社会记忆、保存并发扬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等重要职能。为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文化服务的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水平,加强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促进LAM体系馆藏文化资源交流共享,同时纪念上海大学百年校庆,推动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学科融合发展,2022年11月6日,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顺利举办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LAM)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学术论坛”。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了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勇教授和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柯平教授为会议致辞,同时邀请到了LAM领域多位著名学者进行交流,包括上海图书馆副馆长林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邓咏秋编审、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玉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郭春宁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黄洋副教授和王毅副教授都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1.jpg


本次论坛总共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于8:30—12:00在线上举行,下半场于14:00—17:00在上海衡山北郊宾馆举行。上半场论坛分开幕式和主旨报告,得到《农业图书情报学报》视频号的转播,约1200人观看了直播。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丁华东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致辞


2.png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勇教授首先致辞。在致辞中,段书记强调,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文化遗产,保存数字资源、开展文化服务、提升信息素养的重要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联盟的形式组织跨机构的合作项目,通过共享知识信息,整合文化资源,优化组织机制,以提供集成化的高质量文化服务,是一种必由之路。依托馆藏文化资源,进行资源的创意开发,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文化强国建设,同样也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的必然要求。段书记提到,2021年底,上海大学在原图书情报档案系、考古学专业、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研究院的基础上,合并组建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推动学科尽快融入学校“五五战略”,驶入学校学科发展快车道,共同打造交叉学科新品牌。本次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学术论坛作为纪念建校百年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促进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资源整合与服务融合,为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柯平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此次学术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从三个方面表达了对此次论坛的展望。第一,要以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本次学术论坛的主题紧紧围绕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文化资源创意开发,非常契合当下的时代要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中有着丰富且珍贵的资源,对于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柯平教授提到,希望在本次论坛上,各位代表可以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交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项目的带动战略。第二,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意的理论研究,尤其是文创领域自身的独特理论。目前,文创领域存在着“有实践缺理论”的现象,文创产业并未形成规模,急需理论的支撑。在这一方面,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领域的许多专家已经开始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学界和业界的各位代表能够进行有效交流,从而加强文创领域理论体系的构建。第三,希望要把文创的研究作为交叉学科的重要领域予以发展。文创领域涉及到很多学科,除了图书馆学、档案学、博物馆学以外,还包括创造学艺术学、市场营销等。文创的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希望在此次学术论坛上能够寻求到学科合作交流的有效范式。

论坛报告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丽华老师主持本次学术论坛的第一场主旨报告,包括三个主题报告。

林峻馆长的报告主题是“图书馆文创的实践与思考”,结合上海图书馆文创工作具体实践向大家分享了对于图书馆文创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林馆长首先向大家分析了图书馆文创与博物馆文创的异同点,指出图书馆与博物馆的文创工作都包括主业延伸型、内涵主导型、资源赋能型三种形式,但是二者在资源形态、内容依托、营销特征、机构属性上具有很大的不同。重点介绍了图书馆在担当传承知识、传播文化使命上的四个细化点,即:融汇古今,焕发传世典籍新活力;连接内外,拓展阅读推广新空间;沟通雅俗,担当文化传播新使命;区分文野,构建精神追求新标准。并明确了“什么是IP”“仿真书与文创”“文献价值与文献价值”“艺术价值与文创价值”等问题的答案。

王玉珏教授以“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擘画文献资源创意开发新图景”为主题进行了深入论述,包含战略规划中文化创意相关内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境外档案文化创意服务的经验借鉴和文化创意产品的“数字升级”四个方面的内容。王教授认为,文化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的“数字转型”是推动我国中华文化全景呈现的时代表达,亦是全球各国文化政策的题中之义,而如何构建开放共享、平等包容、互联互通、深度挖掘的数字文化体系,成为近期各国文化政策的焦点问题。王教授指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应尽到自己的力量,LAM文化创意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服务”。王教授提出,要改变“传输者”思维,主动思考文化资源能够被公众接纳的形式,适当借鉴境外文化创意服务的优秀经验,将文化创意内容与数字技术相互融合,抓住元宇宙元年的契机,通过重构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文化创意形式、升级公共文化体验,推动我国文创产品的“数字升级”。

郭春宁副教授就“数字人文‘深描’时尚文创:迎向元宇宙的参与式设计与跨领域合作”展开主题报告。郭老师以动态影像研究与记忆研究相结合的视角,向大家介绍了交叉学科革新中的拓展动态影相机制、“元宇宙”的新视听和感知建构、多元感知系统化、数字化、语境化,分享了国际上博物馆资源活化和传播经验。郭老师提到,元宇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技术艺术体系整合升级,元宇宙的潜能是基于拓展动画的参与式矩阵,并提出要以全新思维迎向元宇宙的艺术文创教育,培养具有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未来的文化资源创意开发进程中,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也可与美术馆进行合作,同时重视“游戏”这一形式在文创中的作用。

第二场主旨报告由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张衍主持,包括三个主题报告。

邓咏秋老师讲授了“‘图书馆礼物’系列文创的开发实践与思考”,以“图书馆礼物”系列文创为例向大家介绍文化资源创意开发是如何从创意到执行的。邓老师提到,“图书馆礼物”系列文创的主旨是挖掘图书馆特有的文化内涵,向公众传播图书馆的价值。并向大家展示了“图书馆礼物”系列文创的具体产品,包括索引卡、明信片、印章等,详细介绍了各个文创产品的细节与巧思。最后,邓老师强调,图书馆文创是做有用、有文化且美好的东西,通过文创让图书馆与更多人建立连接,因此要挖掘馆藏资源,从历史文献中找元素;挖掘图书馆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情怀;以专业促进阅读推广;创造设计与图书馆有关的形象。

黄洋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入圈、出圈、扩圈:博物馆文创火热下的冷思考”。黄老师从“入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出圈:内容为王多样传播”、“扩圈:持续发展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黄老师提到,博物馆要通过外力推动与内力驱动介入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造性转化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中,即“入圈”。其中外力推动指文博行业创意发展的政策支持,并且分析了包括《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博物馆条例中》在内的多部方针政策的具体要求。内力驱动指博物馆对文化资源重视与发掘。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能够促进博物馆整体发展,开发经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对于传播博物馆文化,增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馆藏文物活起来”的有效举措。在“出圈”方面,要意识到文是根本,创是生命,而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产品。黄教授指出,目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有四个突破,即美且实用、穿越古今、结合当下、“我”的文创。而“扩圈”即持续发展问题——文创产品能否盈利?开发的动力又何在?黄老师从政策支持、改变博物馆性质、IP授权、三权分置多方面回答了这些问题。

王毅老师作了“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纵向回顾与前景展望”的报告。从近五年的文创发展时间序列的视角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进行纵向回顾、横向比较的调查分析研究,向大家介绍了文创的含义、缘起、发展现状等,得出:丰富产品品类,挖掘特色馆藏资源;优化产品品质,提升产品性价比;开发数字文创产品,打破同质化壁垒;关注特定群体,明确用户要求;重视营销手段,拓展推广方式等启示。

下半场论坛主要围绕“梳理文化资源创意实践现状”“交流实践中的问题成因对策”“展望文化创意实践发展方向”展开。由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丽华主持。

首先,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黄继忠教授进行致辞。黄院长对各位专家来参加会议表示感谢,他回顾了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建设历程,指出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是在新文科建设与学科交叉的背景下,学校在原图书情报档案系、考古学专业、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研究院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的;目前学院不仅教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体系完整,还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和奖项。黄院长强调,上海大学文信学院的发展以及学科体系的建设展离不开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相关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黄院长认为,本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学术论坛能够促进三馆间有益的互动与探索,并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加强学院与业界的交流和经验探讨。

接下来,各位专家就三大主题进行了研讨。

上海徐汇区图书馆馆长房云芳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徐汇区图书馆在文化资源创意开发上的具体实践。房馆长认为,图书馆文创开发的实践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放大logo、理念灌输、内容输出。在实践中,图书馆也获得了许多来自基层的经验:首先,融合是文化资源创意开发的最大方向,要加强图、文、博、科、旅的合作;其次,单个的文创产品没有持续的生命力,因此要注重文创产品系列的开发,满足用户体验需求;第三,要重视数字藏品的开发,拥抱“Z时代”。此外,房馆长还向大家介绍了以“光”元素为创意源泉的文创活动开发思路。

上海市档案馆利用服务部主管胡劼分享了上海市档案馆的文创开发实践。胡老师提到,档案馆的文创开发工作起步较早,近几年也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首先,举办许多不同主题的档案展览,其中“红星照耀中国”“印象上海”等主题的展览已经走出上海,在全国多地落地。第二,注重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第三,坚持数字化转型,开发数字人文产品,启动“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工作。胡老师还向大家重点介绍了“跟着档案看上海”数字人文平台项目的建设。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副主任陈鑫在线上为大家作了“从档案‘迷’到档案迷——档案出圈的几种可能”的主题分享。陈老师认为,文创不应该局限于产品,而是应该升级到服务和教育层面,并从展览、编研、教育、文化、品牌五个方面介绍了苏州档案馆在“档案+文化”、“档案+游戏”、“档案+视频”、“档案+美学”、“档案+解谜”上的具体实践,并向大家重点介绍了“第七档案室”的IP。

上海浦东图书馆杨飞主任也与大家分享了浦东图书馆的文创开发工作。杨主任提到,浦东图书馆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文创开发方式,通过与文创企业的合作,针对独特的年轻受众开发了“泡”图书馆的IP,并开发了许多符合年轻人消费观的文创产品。同时考虑到后续的设计动力问题,浦东图书馆也与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开展合作,收到了数量可观的新颖创意。杨主任指出,目前的文创开发也面临着诸如销售渠道狭窄、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

武汉大学王玉珏教授在交流中提出了“为什么做文创”这一问题,认为文创的初心就是服务公众。王老师表示在未来的文创开发中,首先要符合国家要求,让文创更易理解,注重国际传播。其次要满足公众需求,注意数字原住民的需要,加强对数字资源以及NFT(数字藏品)的开发。最后要加强在科研上的探索,研究科研技术要如何落地。

上海大学档案馆的卢志国馆长为大家介绍了上海大学档案馆在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中所做的具体实践,包括“纪念上海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档案文献展”、“上海大学校友画传”、“媒体中的上海大学”等多个项目,同时也提到怎样利用档案进行宣传工作、怎样利用学院的研究能力进行开发也是值得思考的课题。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倪代川分享了上海大学图书馆在logo设计、专利申请以及图、博、档三馆联合上的经验。上海大学博物馆教师牛梦沉也向大家介绍了近几年上大博物馆的具体实践,包括“大任于斯,伟业流长”的主题展中3+X合作方式,以及与龙门石窟、三星堆遗址的合作。上海大学博物馆教师于群认为,IP的价值大小关系到受众以及后续的宣传工作,因此在文创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找准大IP,;文创产品要做到好看,提升大众关注度。在没有IP时,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弥补,比如高校平台就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应当合理利用校内的师生资源。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林峻认为,IP打造与IP变现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文化资源创意开发也要看到现实。林馆长提出:文化资源创意开发要经历藏品——展品——礼品——商品的发展阶段,在未来文创开发不能仅靠“输血”,还要有“造血”功能。文创产品的种类与规模要大,对外要把握市场规律,对内要进行模式创新与人才吸引,进而从规模化发展到产业化。最终文化资源创意开发还是要以文化为本,以创意为先,以市场为驱动力。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黄洋认为,文创就是文化+创意+产品,文化资源创意开发要做到“创可贴”:创,即创新;可,即形式的可爱与美观;贴,即贴近馆藏资源,贴近消费者。在未来要加强多方合作,进行专业开发。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系主任周林兴认为,做文创首先要做到功能定位准确,明白目标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文创产品不仅要输出文化,有文化品位,还要有象征意义,要将机构职能与社会使命融入到文创开发中,赋予文创产品生命力。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学系主任盛小平也强调了文创开发中的目标导向。

感谢与总结

最后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丁华东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充分肯定了这次会议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并结合学科背景、国家战略对文化资源创意开发予以阐释。首先,从学科融合角度来看,上海大学文信学院本身就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和考古文博学科的一个大融合,它们的学科内在都是对具有文化性质的知识信息的研究,通过图、博、档的融合能够进一步开拓研究视野。其次,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无论是大文科建设还是二十大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都需要我们凝聚力量和传播共识来开拓前进,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丁华东教授借用社会记忆理论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图、博、档的文化创意开发问题,他认为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都具有社会记忆属性,它们的馆藏资源是社会记忆的物态化和社会记忆文本化形式。而文创则是一种社会记忆再生产,包含形式、内容和意义的再生产,文化创意最终还是要关注它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联性。丁华东教授指出通过文创产品开展宣传,围绕着社会记忆,挖掘更多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还能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全方位地实现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提升。他希望能够通过本次会议,加强全国学界与业界的共同交流,形成多方合作,进而探索出文化创意开发新路径,推动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取得新成果。(撰稿/摄影 王晓帆、夏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