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心血管研究所贝毅桦副教授发表改良小动物心脏再生模型的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 2023/02/24  投稿: 杨倚天    部门:    浏览次数:    返回

上海大学心血管研究所贝毅桦副教授近日在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杂志发表题为“A modified apical resection model with high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in neonatal mouse and rat hearts”的研究论文,创新性地改良新生小鼠心尖切除的再生模型,并将其运用于新生大鼠心尖切除的再生模型,首次系统性评估新生大鼠心尖切除后的心肌再生。贝毅桦副教授和肖俊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该杂志的影响因子为14.40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36-023-00284-5)。

贝老师图片 1.png

成年哺乳动物的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但是比例非常低。当心脏遭遇疾病的损伤时,心肌有限的增殖能力远不足以抵抗心肌细胞的丢失以及功能下降,亟待深入探索有效促进心脏再生和心肌增殖活性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出生7天内的小鼠具有很强的心肌增殖活性,在新生小鼠心尖切除术后能够诱导心脏再生,心尖切除小鼠在成年后具有正常的心脏组织结构和心功能。然而,传统的新生小鼠心尖切除的主要评判指标是切除左心室心尖部位,直至暴露心室腔。在实际操作中,同一操作者以及不同操作者之间的手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传统的小鼠心尖切除模型的心尖切除量的准确性、均一性和可重复性亟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大学心血管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改良传统的新生小鼠心尖切除模型,通过调整移液器枪头尖端的内径,将尖端内径调整为0.48 mm的10 μL枪头连接负压吸引器(0.06 ± 0.005 MPa),于左心室心尖部位吸引12秒后,采用精细手术剪紧贴移液器枪头的尖端切除心尖组织。研究表明,新生1天小鼠15%心脏重量的心尖切除能够成功地诱导心肌细胞增殖、心尖部位再生以及心功能的保留。基于不同的手术操作者比较发现,改良的心尖切除模型更易操作与掌握,手术的准确性、均一性和可重复性得到显著提高。研究团队进一步将尖端内径调整为0.63 mm的200 μL枪头运用于新生大鼠的心尖切除模型,确立了新生1天大鼠5%心脏重量的心尖切除模型诱导心脏再生。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曙光计划”等项目的资助和支持。香港城市大学黄聿教授以及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也参与并支持了该项研究。

综上,该研究创新性地改良了新生鼠的心尖切除再生模型,完善了包括小鼠、大鼠在内的心脏再生的研究体系,也为其他哺乳动物心尖切除模型提供了方法学上的示范,为心脏再生和修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