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陆苇老师获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

发布日期: 2025/09/30  投稿: 王超    部门: 上海电影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11月11日至15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近日,本届金鸡奖评委会公布提名名单,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陆苇老师凭借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获得最佳美术奖提名。

陆苇老师是中国内地知名电影美术指导,现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电影美术专业副主任、副教授,“伟长学者”称号获得者,长期活跃于电影美术、当代艺术创作、建筑与园林研究等多个领域。

图片

《志愿军:浴血和平》工作现场

在创作与科研方面,曾担任电影《妖猫传》美术指导,获得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美术指导奖,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提名,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2020年-2021年担任电影《长津湖》陈凯歌导演组美术指导,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提名。陆老师还担任了《长津湖之水门桥》陈凯歌导演组美术指导。

图片

《长津湖》美术组方案讨论

图片

央视春晚《争春》舞龙大会工作现场

他曾担任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美术指导、服装造型指导,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纪录片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优秀作品。

2021年起担任陈凯歌导演执导的重大题材影片《志愿军》三部曲的美术指导工作,并凭借《志愿军:雄兵出击》获得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提名,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引擎·电影英雄之夜年度美术设计,第3届中国电影美术学会荣誉推选最佳美术设计奖。

图片

《志愿军:雄兵出击》松骨峰拍摄现场

图片

《志愿军:雄兵出击》美术组方案讨论

陆苇老师承担本科高年级专业研讨课《影视美术综合设计研讨》《影视置景制作实践》等教学任务,悉心指导毕业设计与论文。他结合自身创作经验与行业体悟,以实践印证理论,既为学生厘清学术脉络,又持续激发其创作热情与探索动力。他在电影美术创作中强调“文人画”意境与东方美学的融合,注重历史考据与视觉表达的结合,为中国电影美术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图片

摄影专业18级《电影美术》课合影

图片

指导学生毕业创作

图片

担任第19届FIRST训练营美术顾问导师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积极践行“学院即片场”的办学理念,选拔优秀的师生参与片场实践,在《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志愿军》等重大题材电影的拍摄中,共计有近50名学生奔赴片场实习。这些学生涵盖了表演、导演、摄影、电影美术、电影制作和编导等专业,在拍摄现场承担了执行导演、摄影师、美术助理、演员等工作。学院积极将主旋律重大题材电影的创作理念融入艺术类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实践机会。师生通过片场实践,提升了创新能力、文化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更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

未来,学院将不断深化育人机制,拓展与国家重大主题创作的对接路径,推动艺术教育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影视人才,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图片

学院师生参与《志愿军》片场实践

生感悟:

非常感谢学院和导师让我能从校园走进片场,从理论走向实践。在电影《志愿军》剧组中,我的工作是美术组中的美术助理。在剧组实践中,我系统性的了解和掌握了美术组的工作流程。在组里我学习到了很多,无论是作为一个美术对剧本的了解和导演思维,还是在设计场景考虑的质感细节,最关键的是剧组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团队的互相协作,每位成员都抱着创作出一个好的作品和相信身边的人共同进退。让我学到了作为一个成熟的美术指导需要的稳重心态,深厚的阅片量以及优秀的艺术修养。

——25级MFA(导演)周昊政

在我的中期作品创作中,我曾困于三维场景的机械表达,是陆老师引导我为其注入深层的意象化隐喻,从而确立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他不仅教会我如何用空间叙事,更让我理解了美术的哲学。尤为令人感佩的是,陆老师身负繁重的创作任务,却始终对我们耐心有加,有求必应,其亲和力与责任感令人如沐春风。他无疑是我们学术与职业道路上真正的灯塔。

——23级MFA(导演)刘晓森

进入《志愿军》剧组实习,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进影视制作一线,震撼与兴奋交织。每一帧呈现在银幕上的画面,背后都是无数专业人员默契协作与极致追求的结晶。从剧本的不断打磨,到美术置景的细致考究,再到镜头语言的创新实践,我亲历了一部大银幕作品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这段实践经历不仅让我对制片流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与创意碰撞的火花。未来,我愿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持续学习、不断成长,坚定追逐心中的电影之梦。

——23级MFA(制片)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