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日前正式颁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批准2013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沪教委人【2014】34号),公布了2013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我校荣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23项目,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1项。这些获奖成果涵盖了我校近几年在教学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设立,是目前上海市教育领域政府类最高奖励,每4年评选一次,自1989年举办首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以来,迄今为止已举办七届。从2013年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又分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3个大类。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我校叶志明教授领衔完成的《常态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获2013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特等奖。忻平教授领衔完成的《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整体改革和创新》等11项成果获得一等奖。
我校在本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获奖层次高,在高等教育领域拥有特等奖获奖项目,且总数达2个(含1个参与项目)。二是获奖面广,并保持获奖总量优势。在本次评选中,我校不但在传统优势领域继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其他发展中的专业学科门类或者横向合作成果也取得优良成绩。
长期以来,我校学校立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抓住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好机遇,积极深化各项改革,着力内涵建设,持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完成了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转变。学校坚定不移地坚持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走出了有上大特色的本科教育教学跨越式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学校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扎扎实实推进各级各类教学改革,及时总结办学经验,培育教育教学成果。早在2012年,我校即启动校级优秀教学成果预申报工作。学校与各院系多次磨合,共同挖掘和凝练人才培养的有效经验。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初,上海市教委先后启动了第七届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务处在与相关部处及各院系通力合作下,利用寒假时间与知名专家、申报团队一道开展交流与研讨,就选题定位、提炼成果、整合材料、有力论证、挖掘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轮研讨,不断优化申报材料。在学校和教师们的齐心协力下,我校顺利完成上海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并在评选中获得优良成绩。
历届教学成果奖评出的成果是广大教师潜心教学、富于创造性的劳动结晶,充分展现了各校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教学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代表了目前全市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对推动全市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已经成为教育战线的一个著名品牌。
附: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2013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奖励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主要完成单位 |
获奖等级 |
1 |
常态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叶志明、宋少沪、辛明军、王光东、叶 红、郭长刚、田蔚文、楚丹琪、于海阳、薛 辉 |
上海大学 |
特等奖 |
2 |
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整体改革和创新 |
忻 平、王天恩、李 梁、顾晓英、魏 宏、张丹华、林自强、谢宝婷、申小翠、奚建群 |
上海大学 |
一等奖 |
3 |
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
金 波、潘玉民、丁华东、于英香、李岩 |
上海大学 |
一等奖 |
4 |
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教学成果 |
狄其安、单 林、李 芸、任 音 |
上海大学 |
一等奖 |
5 |
多网融合的大学创业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研究与实践 |
张昊民、马 君、徐学良、钟徳津、邱允生、郑昌陆、山鸣峰、许 明、陶思亮、沈 雄 |
上海大学、上海市闸北区科委、上海申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等奖 |
6 |
基于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土木工程研究型教学改革试点班的成功实践 |
叶志明、汪德江、姚文娟、朱杰江、张孟喜 |
上海大学 |
一等奖 |
7 |
基于校外战略合作基地的金融人才协同培养体系 |
沈 瑶、罗 晓、聂永有、苗俊华、朱立芬、孙一平、卫静芬 |
上海大学、交通银行上海分行 |
一等奖 |
8 |
坚持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现大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发现与探究 |
王卿文、盛万成、杨建生、王远弟、郭秀云、张大军、马和平、白延琴、高 楠、张 琴 |
上海大学 |
一等奖 |
9 |
全面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顾晓英、姜 颖、张丹华、杨 辉、阚树林 |
上海大学 |
一等奖 |
10 |
学生成才教师成功的基础力学教育改革 |
陈立群、张俊乾、朱怀亮、徐凯宇、程昌钧、马 杭、张东升、刘红欣、任九生、施冬莉 |
上海大学 |
一等奖 |
11 |
以项目为载体贯穿教学全过程,强化机械人才的工程能力培养 |
阚树林、王小静、刘丽兰、张 曦、何 斌、赵翠莲、李居峰、蔡红霞、许 烁、何永义 |
上海大学 |
一等奖 |
12 |
数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探索 |
鞠鲁粤、张萍、陆建刚、刘霞、林成辉、李斌、姜锡鲁、傅丰伟、陈觉、刘涛 |
上海大学 |
一等奖 |
13 |
材料学科“3+1”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张捷宇、王林军、朱明原、施凌云、周路海 |
上海大学 |
二等奖 |
14 |
法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沈四宝、李清伟、芦雪峰、李凤章、姚 锷 |
上海大学 |
二等奖 |
15 |
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 |
邵 斌、顾 红、柏慧敏、程 杰、许 汸 |
上海大学 |
二等奖 |
16 |
国际优质商科教育资源开发引进的自组织模式创新与实践 |
胡笑寒、方 慧、吕康娟、高峻峻、胡 珉 |
上海大学 |
二等奖 |
17 |
课程群、系列实验、合作企业相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文铁桥、沈忠明、陈付学、华子义、陈 沁 |
上海大学、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二等奖 |
18 |
全球视域下“多模态、一体化”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周 平、唐青叶、张建琴、白岸杨、龚 萍 |
上海大学 |
二等奖 |
19 |
上海大学人文基础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曾 军、王丽娜、丁佳蒙、舒 健、石圆圆 |
上海大学 |
二等奖 |
20 |
校企合作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工程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李 明、平 颉、费丽娜、韦庆玥、陆明刚 |
上海大学 |
二等奖 |
21 |
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开放式培养实践平台 |
沈云付、李 青、辛明军、吴 悦、赵正德 |
上海大学 |
二等奖 |
22 |
在哲学类通识课程教学中贯彻“转识成智” |
陈新汉、尹 岩、张艳芬、吴立群 |
上海大学 |
二等奖 |
23 |
组织社会学特色教学团队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
李友梅、刘玉照、黄晓春、耿 敬、翁定军 |
上海大学 |
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