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上午,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大学期刊社、《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编辑部联合主办《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刊号为CN31-2171/19)创刊发布会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第四教学楼小剧场隆重举行。该期刊作为上海高校迄今为止第一本电影类学术期刊,秉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载电影学理论研究学术成果,构建中国电影理论话语体系,促进学术交流,传播中国故事,助力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和国际交流的新平台,加强对中国电影理论的宣传和国际电影学术前沿的引入,实现中国电影理论话语对世界的传播,促进中国电影理论和创作更好地“走出去”;也力图提高上海电影学院、上海大学乃至上海这座城市在电影界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刊司司长、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上海市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处长赵靖,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聂伟,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副处长江鸿波,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主编、上海大学特聘教授贾磊磊,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编委会主任陈犀禾,复旦大学教授、《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学术顾问周斌,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大伟,上海大学期刊社社长秦钠,上海大学期刊社副社长赵毅,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李坚等,以及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丁友东教授、程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宜文教授,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主任、电影电视学院院长、厉震林教授,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影视所所长刘汉文研究员,西南大学文学院刘宇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陈阳教授,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张斌、赵晓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电影理论研究》执行主编黄望莉等新刊编委会成员悉数到场,包含上海电影学院师生共计一百余人出席本次创刊发布会。

发布会开幕式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何小青主持。
首先,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指出电影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文本与批评”、“学者和观点”之间的交互对话,而电影类学术期刊的作用,就是提供这样一个可供交流的“话语场域”。一本高水平的专业期刊对于电影理论、乃至电影创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他表示,上海电影学院一直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历史写作领域潜心思辨,踏实耕耘,重视电影研究的学理性,讲求史料的实证性,肩负学科建设的使命感,因而具有优良的学术品格和稳定的学术积累。因而他希望并相信《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杂志可以坚守学术本质,与中国电影及国际理论共发展,保持对学术学术理念的多元表达、学术本体的深度挖掘。呼应新时代,走在中国电影文化建设的前沿。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主编上海大学特聘教授贾磊磊致辞。教授作为刊物主编带头率先思考这个“新生儿”的命运,反思主创者们的“灵魂”、“趣味”。他表示新刊与全国所有的电影学术刊物共同承担着一种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这个使命就是推进中国电影学的历史发展,建构中国电影理论的时代大厦,促进中国电影业的全面繁荣。而在这一系列的历史使命中,对于这本新刊来讲,最为紧迫、最为重要的是首先解决好我们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包含所涉及到的中国电影学界自身建设最核心、最根本的命题。教授特别指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学术博弈中,只有严格地按照期刊评估的标准来设定运营策略,才能够办好杂志,为它的升级换代创造条件。同时,我们杂志最高的历史评价标准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苍天之上横贯着一种看不见标准,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宿命。
随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副处长江鸿波表示,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摇篮,曾是中国电影成就的缩影,大批优秀影人和作品,浓缩了中国影史的大半篇章,为中国电影发展留下丰厚遗产。如今上海见证中国电影的新发展和新方向,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多方面的产业优势,一直走在全国行业前列。他站在学科专业的角度,指出学术类期刊的生存状态标示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和学术研究能力,而作为学术期刊,理论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发挥依赖于社会环境和文化制度的包容和扶持,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体到对文化方面的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恰恰为电影争鸣提供了宽阔的舞台。由此,相信《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能够以鲜明的时代性、学术性、包容性为基调,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研究与电影文化做出贡献。
上海市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处长赵靖同样认可了上海深厚扎实的电影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元的资源环境,并肯定了近些年在电影产业和人才管理与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多项机制的整体培育下,上海电影事业取得的长足进步。他表示《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的启动是对上海电影学科建设的肯定,同时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期待能够建立关于电影理论性质和任务、学科建设准则与方法、影视批评态度与立场等多方面的学理共识。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在讲话中提出电影是文化竞争力,是文化软实力,还是国际话语权。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引领型产业,以其特殊的文化特质,引领社会风尚,塑造社会文明。这种引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引领,二是文化引领。而引领一靠实践,二靠理论。当前,处在历史流变和社会转型中的电影业,离不开正确理论的引领,离不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电影文艺批评,离不开正确而有力的电影评论。使思想的力量和价值的主流,不缺席影院和票房,这是电影学术的初心和使命。李会长也指出:上海‘电影学院在总结电影历史,发掘历史文化,深耕理论研究,思辩学理学术,引领产业发展,展望电影未来,拓宽国际视野,对标世界一流,塑造学术品格,肩负学科使命,一定能做出中国的乃至世界的电影理论建设新贡献,不断总结和丰富电影理论成果,不断提高中国电影的话语权,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发布会第二阶段是新刊启动仪式。仪式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何小青主持。李军、段勇、贾磊磊、赵靖、聂伟、江鸿波、胡大伟、秦钠一起上台,共同按下启动纽,开启《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的美好未来。

随后,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为杂志主编贾磊磊、编委会主任何小青、陈犀禾、执行主编黄望莉颁发聘书;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李坚为各位到场的顾问、编委颁发聘书。

发布会第三阶段,由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主编贾磊磊主持,编委会成员齐聚共同商讨新刊的定位、宗旨与方向。诸位专家学者纷纷对新刊的启动发出祝贺,并提出对杂志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今天,中国电影的全面崛起,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风雨历程的礼赞。凭借祖国电影事业多元的繁荣格局,顺应电影理论活跃的发展趋势,《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应运而生。期待该刊能够面向当代、面向现实,秉承使命、不忘初心,聚集深入、广泛的学术写作,活跃电影理论研究,繁荣电影艺术创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电影文化水平;同时寄希望于学界能够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努力,推动《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富有更大的学术影响力,早日成为上海电影学术品牌,书写沪影风华。
